林文镜 凝聚着华侨的力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文镜 凝聚着华侨的力量.doc

林文镜 凝聚着华侨的力量   “有一种力量中国独有,有一种力量不可估量,有一种力量期待喷发”,这是“华侨的力量”。这种“力量”,在林文镜和他的融侨集团里升华,也是世界华商的爱国精神。集合全世界华侨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这是林文镜最大的心愿。      “有一种力量中国独有,有一种力量不可估量,有一种力量期待喷发”。这几句话来自林文镜创办的融侨集团的内部刊物《侨声》,这里说的“有一种力量”是指“华侨的力量”。这种“力量”,我们不仅可以用它来形容林文镜和他的融侨集团,也可以概括世界华商的爱国精神。   近20年来,爱国华侨林文镜用自己的过人智慧、心血汗水和超凡实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家乡福清和祖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大潮中,为祖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尤其是,在过去创业的那些艰难岁月里,他能承受住鲜为人知的诸多困难、挫折、误会,忍辱负重,勇往直前,用他自己的话说,都因为自己心中有着对家乡和祖国的挚爱,而这种爱不但是与生俱来的,更是所有海外华侨华人爱乡、爱国之情的聚合和升华。      “水泥、面粉大王”的乡情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是不能置家乡贫穷落后于不顾的,否则就是失职,就是人生的失败。”   1928年,林文镜出生在福建省福清县的溪头村,林文镜的父亲林洪宽在印度尼西亚做流动借贷生意。7岁时,林文镜随母亲到印度尼西亚,后跟随父亲做生意。17岁那年,父亲去世,给林文镜留了11个字的训言:“做个让人看得起的中国人”,也就是这11个字一直激励着林文镜。他开始肩负养家重任,跟随叔父林宝椿学做生意。从跑单帮开始,他凭借强壮的体魄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商海中搏击。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林文镜已先后办起了20多家企业,涉及食品业、纺织业、水泥业、地产业、采矿业、航运业。后来,他与父亲的一位朋友合作,成立了著名的林氏财团,创办了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厂和水泥厂,拥有自己的矿山和船队,这让林文镜成为名震南洋的一代巨商。在林文镜身上,我们看到了老一代华商在海外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也是一代海外华商的共性。   成功后的林文镜,一心想回报的是自己的祖国和家乡。他说:“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是不能置家乡贫穷落后于不顾的,否则就是失职,就是人生的失败。”   1953年,首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东南亚华侨组团回国参赛。身材魁梧的林文镜时任华侨体育代表团排球队队长和羽毛球表演赛男双选手。然而这是一个始终没有完成使命的代表团。由于交通的缘故,当华侨代表团抵达北京时,运动会已经结束,这让林文镜非常地痛心。      然而,当林文镜首次回到家乡福清时,他更是惊讶地发现了这样一个故乡:道路崎岖不平,自行车是最受珍爱同时最稀缺的交通工具,煤油灯是主要的照明设备,肮脏的小虫漂浮在村子里的饮用水中,地瓜总是一天天反复出现在餐桌上……   林文镜痛心家乡和祖国的落后,直到现在,林文镜都坚信自己对家乡的付出是超越意识形态的。这位慈祥的老人回忆起当时却只有短短几个字,“当时,我觉得我必须让家乡富起来。”   70年代和80年代初,林文镜列出了一长串名字作为捐赠对象,从300元到10000元不等。捐赠持续了8年的时间。根据粗略地计算,在1987年前,林文镜总共向家乡捐出了超过1亿元的捐款。1987年,已位列巨富行列的林文镜率领一个东南亚工商考察团回到了福清。但是,当他亲眼看到曾经捐赠的钱并没有改变家乡贫困面貌时,他决定走得更远,他感觉:捐赠只能解决一时之需,要让家乡彻底脱离贫困,要在家乡干点实业。      爱国华侨为家乡“造血”      “输血救不了家乡,我要送家乡一部造血机器。”   1987年,林文镜先生开始回到大陆支持祖国建设,他许诺说:“输血救不了家乡,我要送家乡一部造血机器。”“我要在福清办工业,5年内福清的工业产值将达到5亿美元。”   在林文镜先生刚回到大陆,准备支持祖国建设时,时任上海市的领导开出无偿划拨一平方公里土地、给予享受当地所有优惠政策的丰厚条件,吸引他来上海投资设厂。其间,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也开出了类似的优厚条件,面对发达地区如此的“厚爱”,   林先生也曾心动过,但是看过家乡福清落后的发展面貌之后,他毅然放弃了这些“诱人的商机”,选择了投身家乡建设中去,林先生说:“我来上海是锦上添花,我来福清却是雪中送炭”。   来到福清后,为了吸引台商投资福清,林文镜投资1000万美元,在福清建起了第一座星级酒店;还三顾茅庐赴台请来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庄炳耀,投资3000多万元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台湾农民创业园”。   如今,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他捐巨资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在自己的家乡立下诸多大手笔创举:他使自己的出生地――福清市阳下镇溪头村,从全市最穷最脏的村落,变成有“福建第一村”之称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