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家族地区戏曲.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土家族地区戏曲.doc

浅谈土家族地区戏曲   摘要:土家族地区传统戏曲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通过对其唱腔音乐和伴奏曲牌,角色设置、服装、道具、化妆、剧目及发展过程作一番全面细致的梳理,就会发现这些地方戏曲之间有着十分明显的亲缘关系。   关键词:土家族;地方戏曲;音乐;演出;剧目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清代乾隆年间,曾经作为“官腔”所谓“雅部”的昆曲开始了衰落过程,而作为“花部”的地方戏曲正日益欣欣向荣,走向繁荣与成熟。这一时期,一路是各种复合声腔剧种生生繁衍变化形成大型剧腔和剧种,在土家族生活的地方诞生了南剧和辰河戏。在沅水、澧水中下游土家族聚居区的边缘地带,还有产生于湖北荆州一带的荆河戏在流传。这一路的大剧种显得正规、严整,音乐声腔丰富,与中原大剧种关系密切,且行当齐全,表演讲究做功,多演大部头的连台整本戏。一路是在民间歌舞说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路剧种形式上都比较简陋,出场角色少,音乐唱腔简单明快,表演风格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厚,剧目大多是比较简单的民间生活内容,我们称之为地方小戏。土家族地区的民间小戏――堂戏、灯戏(包括丝弦灯戏、花灯戏、酉戏)、柳子戏(也叫阳戏),也当是这一时期形成与成熟的,加上形成稍早的傩戏,流行于清江两岸、酉水上下、乌江流域的广大区域,成为土家、苗、汉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我们对土家族地区传统戏曲的唱腔音乐和伴奏曲牌、角色设置、服装、道具、化妆、剧目及发展过程作一番全面细致的梳理,就会发现这些地方戏曲之间有着十分显著的亲缘关系。      一、戏曲音乐上的亲缘关系      土家族地区的民间小戏的音乐由唱腔和伴奏音乐(即场面曲牌)两部分构成。首先,看一看唱腔音乐的情况。   灯戏源出四川。《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中关于“梁山调”词条:“梁山调源出四川梁山(今重庆市梁平),约于嘉庆年间传人鄂西北,后演变发展成为湖北地方剧种,主奏乐器为大筒子。”关于“建东花鼓戏”词条:“为流行于湖北秭归的民间灯戏班,主唱‘梁山调’。”其实,梁山调是四川灯戏腔调。四川灯戏自西东渐,不仅影响到了鄂西地区,而且,流传到整个湘鄂渝黔边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语言、习俗结合,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地方小戏――灯戏,湘西则叫酉戏。   柳子戏(阳戏)又叫“杨花柳”。清咸丰《长乐县志》载:“正月十五夜,张灯演花鼓戏,日闹元宵。……演戏多唱‘杨花柳’戏,其音节出于四川梁山县,又日梁山调。”清代土家族诗人田泰斗《竹枝词》云:“逐户灯光灿玉?G,新年气象俗敦庞。一夜元宵花鼓闹,杨花柳曲四川腔。”梁山调流入鄂西南,与本地民间音乐、民俗及语言融合,最先构成了柳子戏声腔,并逐步演变定型为具有鄂西南地方特色的柳子戏,流行于咸丰、来凤、鹤峰、五峰等地。流入湘西的梁山调则以同样的过程演变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阳戏。   堂戏流行于长江以北的巴东及邻近地区,以神农溪流域为盛。它的唱腔由大筒子腔、小筒子腔、唢呐腔、高腔和杂腔小调构成。大筒子腔又名梁山调,出于今重庆市梁平,产生于明末清初,甚至更早。流入巴东及周边地区后成为堂戏的主腔,因主奏乐器为大筒子胡琴而得名。   可见,灯戏、堂戏、柳子戏等地方小戏的主要声腔都与梁山调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呢?原来,源于四川梁山县(今属重庆)而得名的梁山调,是梁平土生土长的民间戏曲剧种。早在明正德年间(1506―1522),它就从民间“玩灯”和“秧歌戏”中脱颖而出,在清初的地方戏曲大发展的历史大潮中,不仅流传到了土家族地区,而且广泛地流传至贵州、湖南、湖北、陕西、广西等十一个省区的数百个县市,是诸多花鼓戏、采茶戏、花灯戏中的主要声腔,因其伴奏乐器为大筒胡琴,在某些花鼓戏、花灯戏中称“大筒腔”或是“胖筒腔”。无论是以地名命名的“梁山调”,还是以伴奏乐器称呼的“大筒腔”,尽管历经演变,具有不同的地方色彩,但同出一源,它们都是声腔相同而名谓相异即“同腔异名”的声腔系,影响了我国南方花鼓戏、采茶戏、花灯戏等几十个剧种。正是以上因素,堂戏在湖北秭归叫“建东花鼓戏”,在巴东早期堂戏也叫花鼓戏。湘西的辰州灯戏,如今又叫阳戏,有的地方又称做酉戏。而鄂西南的鹤峰等地则称为柳子戏。可以说,这一地区的民间小戏是有着不可割舍的血缘关系的,它们具有相同的戏曲“基因”。   再了解一下它们的伴奏音乐情况。   灯戏的伴奏音乐分文场、武场。文场(弦乐)固定一人操大筒子胡琴,兼吹唢呐。武场(打击乐)固定一人司鼓(棋子鼓),还有土锣、勾锣、土钹等打击乐器。文场曲牌大多取材于农村鼓乐曲中的丝弦曲牌和唢呐曲牌,常用曲牌二十多支,名目不一。丝弦曲牌用大筒子胡琴演奏,唢呐曲牌用唢呐吹奏。武场锣鼓牌子,多借用民间花锣鼓曲牌,也有套用川剧、南剧锣鼓的,按演奏性质可分为唱腔锣鼓、表演锣鼓和闹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