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评论人的追求与梦想.doc
网络评论人的追求与梦想
5年前,2001年3月,人民网推出原创评论专栏“人民时评”,每天在人民网主页显著位置刊发一至两篇署名时事评论,使母体人民日报的评论优势在互联网上延伸、发展。
5年后,2006年7月,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揭晓,“人民时评”榜上有名――《人民时评:我们怎样表达爱国热情》荣获一等奖。这是网络原创评论首次荣奖中国新闻奖,也是网络新闻首次获此大奖。
总想为这张“网”点缀上一些亮点
网络评论为广大公众提供了新的发言渠道,也为政府部门打开了了解民意的窗口,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发展迅猛。网站纷纷推出评论频道和专栏。
人民网“人民时评”专栏的编辑思路非常明确:围绕舆论关注的焦点、百姓关心的热点、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进行评说,针砭时弊,击恶扬善,通过作者、编者的共同努力,使网络评论和传统媒体的评论一样,担负起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使命。
创办伊始,“人民时评”就制定了严格的审稿制度,从作者交稿到上网发布,必须经过编辑编稿、评论部主任审稿、人民网分管老总定稿签发三个环节,缺一不可。5年多来,人民网老总节假日加班审定评论稿、深夜被电话叫起收看邮件的事情时有发生。
经过几年的积累,“人民时评”拥有了一支高素质的评论员队伍。他们中有媒体评论员和编辑记者,他们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掌握各领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能及时、准确地对新闻事件进行解读和评说;有法律、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他们的专业素养保证了所撰写评论的深度;还有机关干部、企业员工、教师等普通网友,他们的文章传递着老百姓最朴素、真实的情感和思想。
此次获奖评论《我们怎样表达爱国热情》的作者丁刚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曾任驻瑞典、比利时(欧盟)和联合国(美国纽约)记者。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他是首先进入现场的中国记者之一。
这篇时评刊发于2005年4月16日,当时,日本右翼势力再次通过修改教科书来篡改历史,激起了亚洲和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中日关系不断降温,网民的反日情绪不断高涨,网上出现不少过激言论。针对这种情况,人民网评论部及时策划评论题目,约请对二战历史有较深入研究的丁刚撰写时评,引导大家冷静思考、理性爱国。
丁刚在写作中,将思想性和知识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翔实的史料和透彻的说理,揭示出日本右翼种种劣行的历史原因和文化根源,提出“要促使日本能够以史为鉴,就不是只宣泄一下愤怒的情感能解决得了的问题,还需要我们促进更广泛的交流,更多地展示理性的力量。要用这种力量来让日本人民,让世界人民更多地认识日本右翼的真实面目和危害,营造一种让右翼难以生存的国际舆论环境。”
评论写得精彩,发得适时。4月16日,人民网主页显著位置推出此篇评论,各大网站及论坛纷纷转贴,百度上可搜索到相关网页达1540余个。文章连续几天列人民网网友点击最高的新闻排行榜和热评榜。网友留言踊跃,仅人民网上的网友留言就达800余条。
4月19日下午,人民网日文版将其编译成日文发布,在日本网友中也产生较大的反响。4月24日,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又以同样的标题刊发了此篇评论,网络原创评论落地党报,增强了影响力和传播面。
丁刚曾说过:“给人民网写时评,最让我看重的就是网友们的帖子。有的时候,网友们的点评会让我想到下一篇时评的选题;也有的时候,我会为网友们的批评而深感惭愧;更多的时候,我会情不自禁地为网友们的精彩评语叫好。正是网友们的帖子在激励着我不断地去思索、去写作。”
和丁刚一样,“人民时评”的作者们都十分珍视这个平台,重视网友的反馈。“人民时评”的留言量常常是人民网所有栏目中最多的。网络互动的特性在“人民时评”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专栏作者朽木多次表示:给“人民时评”写稿,是一件很富挑战性的事儿。因为,作为中国第一大报主办的网站,其读者层次之高,覆盖之广,点击率之高,都是有目共睹的。正因如此,这事儿又颇能“激活”我们这些作者。不说殚精竭虑罢,也是兢兢业业,总想为这张“网”点缀上一些亮点。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袁建达认为:网络新闻时评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体现了中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一个巨大进步。更多的人可能会因此而学会思考、学会监督,更多的领导干部、决策者、执法者可能会从这些来自专业工作者或者民间的理性声音中得到启发,而把人民和社会赋予自己的工作做得更有人性、更有成效、更具合法性和科学性。”
人民日报评论员陈家兴则把网友的鼓励“化作进一步写好评论的动力”。
正是因为拥有这些优秀的评论员,有严格的发稿制度,才保证了“人民时评”的高质量、大反响。几年来,“人民时评”一直是人民网点击率、转载率、网友热评率最高的栏目,在网友中以及业界拥有很高的认知度,也是人民网发挥正确舆论引导作用的重要平台。在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