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构造变形与造山过程.pdfVIP

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构造变形与造山过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构造变形与造山过程.pdf

: 年 曹 地 质 学 报 ACTA GEOLOGICA SINICA VNo。l .j 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构造变形与造山过程 李三忠 张国伟 李亚林。 赖绍聪 李宗会 1)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266003;2)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710069 3)成都理工学院,610059;4)陕西地勘局物化探勘察院,周至,710400 内容提要 秦岭晚古生代以来造山过程中的构造变形研究对建立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之间的最终拼合过 程尤为重要。为此,选择勉略带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对其物质组成、几何学结构、变形序列、运动学和动力学作 了系统解剖,认为:勉略带是有一定宽度、由一定实体组成的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它包括不同时代、不同构造背景、 不同起源的一系列构造岩片,如:基底岩片组、洋壳岩片组、岛弧岩片组、碰撞构造沉积楔形体、大陆边缘岩片组,它 们被一系列的北倾南冲的断裂分割。勉略带康县 高川段的北倾南冲逆冲断裂和勉略带北部南倾北冲的逆冲断裂 组合成为现今不对称的正花状几何学结构,但勉略带的北界状元碑断裂和南界康县一略阳断裂走滑特征明显。结 合勉略带邻区的构造特征,分别对带内重要断裂及岩片的构造解析表明,除主造山前的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外,可将 勉略带构造变形序列及演化历程总体归纳为三大阶段:俯冲变形阶段、主造山碰撞变形阶段和陆内造山调整变形 阶段,并对不同变形阶段的时限、变形特征、运动学和动力学分别作了描述,最后针对该区复杂的楔入、挤出(逃 逸)、走滑、逆冲过程,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动力学演化模式。 关键词 勉略带 岩片 构造演化 造山过程 秦岭 变形 勉县一略阳缝合带(简称勉略带)为秦岭造山带 如何?构造变形反映的构造演化或造山过程如何?是 南部新近揭示出来的重要构造带,自东向西经随县 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对该区构造变形的动力学模 一 襄樊一房县一高川一石泉一勉县一略阳一康县一 型也还有不同认识。本文基于近四年来野外获得的 文县,向西北部与东昆仑阿尼玛卿缝合带相连,为一 新资料,进行详细的构造变形与造山过程的深入探 巨型正弦波状自北向南的逆冲推覆构造带。秦岭勉 讨。在进行讨论之前,首先遵循构造分析的对比原 略带是近几年来备受关注的构造带之一,其中高川I 则,广泛消化收集的各个点或每条观察路线的所有 一 康县段是其典型地段,也是本文要详细阐述的重 变形世代,以不同岩片中组成相同的“基质”(见后 点解剖部位,该段南部为刚性扬子板块(硬基底,包 文)中区域性广泛发生的“第一幕”变形为基准.再根 括碧口微地块),北部为非刚性秦岭微板块(软基 据变形叠加关系,先分别描述各个岩片或断裂带的 底),再北部为华北板块,后两者之间为一近EW 向 变形特征,最后讨论它们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联系,从 或 wNw 向延伸的商县一丹凤缝合带(简称商丹 而建立整个勉略带的变形动力学模型,结合物质组 带),两缝合带之间的秦岭微板块复合了佛坪穹隆构 成反映的构造背景和已有年代学资料,讨论其造山 造(图1)。 过程。 对康县一高川I段勉略带研究已取得许多进展, l 与勉略带有关的断裂带及主要岩片 如岛弧型、弧内裂谷型、初始裂谷型火山岩(李曙光 等,1996;Lai et a1.,1996,1999a,1999b;赖绍聪等, 的变形特征 1997,2000)的识别、非史密斯地层系统的划分(杜远 1.1 勉略带主要断裂带的变形特征 生等,1998;李三忠等,2001)、重要年龄的测定(李曙 勉略缝合带经历了复杂的裂解和拼合碰撞过 光等,1996)等方面成果对勉略带的确定尤为重要, 程,现今其内部地层组成发生了强烈的非史密斯化, 也为本次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该带内部变形特征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