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基本题型及文言文第1篇第2篇.doc

诗歌鉴赏基本题型及文言文第1篇第2篇.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基本题型及文言文第1篇第2篇

诗歌鉴赏基本题型: 诗歌鉴赏题型概况: 文学常识题 选择题或简答题 综合题 诗歌鉴赏答题基本技巧: 掌握读懂诗歌的基本技巧 分辨出诗歌题材,把握诗人的情感基调 古代诗人的几种代表性的心态 (壮志未酬、游子思乡、淡泊归隐、追求志向、送友思友、怀古、讽今) 在读诗词的过程中要注意角度的变化,情和景的内容 一定重视题目和注释。 主要题型的答题技巧 炼字题 答题步骤:解释字词的本义——在诗词中的语境义——特殊搭配或手法——效果——为了表达怎样的情感 例题: 【1】2005年春考《江岸水灯》16题 作品中“涌”、“乱”、“飞”等词颇可品味,选择其一进行赏析。(3分) 【2】2005年秋考14题 《望庐山瀑布》李白 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2分) 【2】2006年秋考16题 《山中书事》 张可久 “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的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诗歌情感志向的把握 答题步骤:诗歌内容——诗歌情感志向(注意诗歌内容的层次性——情感的多样性) 例题: 【1】2007年春考《寻梦梅》第16题 诗的结尾是诗人跳出梦境后的感慨,表现了他怎样的志趣?(4分) 【2】2008年春考《步入衡山》第17题 分析尾联所含的寓意(4分) 【3】2011年春考《独游西岩》第16题 简析本次的思想情感。(4分) 艺术手法鉴赏 答题步骤:运用的手法——写什么内容——表达情感——效果 例题: 【1】2006年春考《端午泛舟》第15题 画线句的描写与前面的热闹场景截然不同,这样的写法好在哪里?(3分) 【2】2007年秋考《初夏》第16题 就作品中的画线句,联系下片的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3】2008年秋考《壬辰寒食》第16题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 语言特色(语言风格)鉴赏 答题步骤:1、总分结构 2、点明特色(风格)——结合具体诗句——效果——情感 例题: 【1】2009年春考《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第16题 简析作品的语言特色。(3分) 评价比较 答题步骤: 题中评价人物的态度 评价的角度 你的观点 两首诗分别就此角度赏析异同(若有异同都要比较,先说同,再说异) 例题: 【1】2005年秋考《望庐山瀑布》第16题 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2】2010年春考《真州绝句》 清人称道这首诗主客“照应相配”。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说的理解。(3分) 课文勾连 答题步骤:最关键的是它和课文内容的粘连之处在哪里? 是比较还是化用课文? 例题: 【1】2010年秋考《尧庙秋社》第16题 “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文言文语段一: 文言文语段一题型概况 一般为四个加点字注释。 考点较灵活,一般为虚词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题型多为选择题。(近两年多为两题选择题) 两句翻译句子。综合考察学生对整句的把握能力,在对字词理解、文言文语序上要求在翻译中直接体现。在此基础之上,务必保持句子通顺,符合现代文语言的说话习惯。 一般针对文章大意的概括或者人物形象的分析。(针对整体内容把握) 文言文语段一的基本文体的应对策略 第一篇的文体多为史传类、游记类(2008年春考为寓言小品)。针对前两类常见的文体,在整体感知上,分别有不同的应对策略。 史传类: 第一步:对象。 第二步:找到人物概述部分,并划出相关的人物个性的词。 第三步:(1)阅读全文,划出这段文字讲了几件事情 (2)人物的描写相当重要。动作语言神态等都反映人物的个性。 (3)同时要关注事情的结局,若有他人反映和评价也务必留意。 第四步:人物的结局 游记类:1、古人的游记在考试中出现,一般很少单纯记游。而是夹叙夹议,或者先序后议。而且文章的重点一定是放在议论上。 《石钟山记》:作者先有“疑”因此要解疑,后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反驳前人的两种说法。——结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不可。 《王安石》:众人游后洞,半途而废,作者不尽兴——结论:力物志不可缺,尤以志最为重要。 此类题一般是先看“记”再看“议”,由“议”再找“记”的重点。 (1)先理清楚各个要素:时间、去什么地方、和什么人,看到什么样的景,记中特别提到的细节。 (2)然后划出“议”的核心句。 主要题型的答题技巧 在解释加点字中到这个阶段,着重强调: A语境的作用,上下文推断。 B分析语法结构,判断词性,再辅以语境和搭配 C通过意义相近或相反的对称结构去推断 D通过熟知的成语或熟悉的课文 E不要忘了通假字、词类活用的可能 翻译句子的原则: A以直译为主。一定注意尽量字字落实。但不是机械操作,词组、固定结构除外。 B还原文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