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国剧现代化的成功实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致力于国剧现代化的成功实践   摘要:本文肯定了台湾京剧表演艺术家郭小庄将现代意识融入京剧程式化规范之中,努力谋求京剧表演艺术的改革和创新的作法,对其创办的演出团体“雅音小集”在京剧表演艺术方面的积极探索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探索和归纳,并以情感体验和理性思辨相互渗透的方式揭示出郭氏改革所具有的启迪作用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郭氏雅音;国剧;创新;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识码:A      台湾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郭小庄是台湾梨园行里“第一位致力于国剧现代化的人物”,她的“雅音小集”为京剧的改革创新擂响了第一鼓。“国戏现代化”在两岸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的今天,早已为台湾的民众耳熟能详,但在七十年代与大陆隔绝的岛内,能提出“扣紧时代脉搏、于传统中求新求变”主张的人并不多,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台湾的国戏创新是由“一个演员个人的自发行为”引导带动起来的。在台湾著名戏剧家、文学家俞大纲教授的影响下,郭小庄倾心于“振兴国剧,赋以新内涵,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国画大师张大千对此举热情支持,亲为命名,创办了台湾第一个私人京剧团――“雅音小集”。它作为台湾新文化的醒目符号,凝聚着一代革新者振兴京剧事业的心血努力,在两岸京剧适应时代需求谋求改革的进程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郭氏雅音推动国剧时代化      京剧自清末开始传人台湾,时任台湾巡抚的刘传铭从内地请京剧团到台湾演出,因演员口音为京腔,而被台湾民众称之为京班,清朝末年至台湾光复,在台湾演出的京剧团多达30余家,1924―1945年是京剧在台湾演出的“黄金时代”,演员演出后大都返回大陆,亦有些演员留在台湾,教习京剧或另组戏班。台湾光复后,大陆京剧团体纷纷赴台演出,演出的传统剧目有:《凤还巢》,《霸王别姬》,《击鼓骂曹》,《挑滑车》,《吊金龟》等。台湾的京剧团体还演出了《三国志演义》,《哪吒闹东海》,《刘备招亲》等优秀传统剧目。此后,京剧热在台湾蓬勃兴起,各地纷纷组团演出京剧。   到了七八十年代,台湾逐渐走入政治相对稳定,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科教和工商企业进入了发达的现代社会。在多元文化格局中,诸多现代艺术门类的兴起,及电视传媒的迅猛发展,使传统京剧受到冲击,因其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一度走向疲软萧条,失去了青年观众,剧场空空。究竟国剧会不会成为“中国古董”?将来的人们会不会只能在故宫里才能看到活文物的演出呢?也有人说京剧应成为日本的“能剧”。但郭氏认为国剧的发展应与时代同步发展,“台湾社会风气的败坏,是因为国剧的观众太少了,大家未能接受国剧中道德伦常的教化,未能接受国剧中品格情操的熏陶,她不能让国剧成为故宫的古董,她要让国剧变脸成为时代的新文化。”   祖籍河南,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县的郭小庄,启蒙于空军大鹏戏剧职业学校,毕业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国剧组,当时正值她风华正茂,首先做的是为国戏争取青年观众,她深入到各大专院校,和同学们共同讨论传统文化和国剧艺术,演讲、座谈、现场表演演示、传播国剧改革之道理,成了一个国剧的自觉传道者。她举办了国剧大家唱、青少年国戏研习营,倡导“国剧不是一个封闭的殿堂,不能只是老年人的娱乐”,而“是一种文化,是属于全民的,更可以是年轻人的,国剧在期待着年轻的人口来活泼它的生机”。带领她的“雅音小集”,在一场场的表演中,“从舞台上往下望去,观众席中一个头挨着一个头,坐着或站着的,多是洋溢着生命活力的年轻人”。吸引无数的年轻人逐渐从了解京剧、观赏京剧到热爱京剧,使疲弱不振的京剧艺术的传承重现生机,“雅音小集”以崭新的风貌一支独秀,为京剧的生存发展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从她的《韩夫人》、《孔雀胆》、《问天》到《归越情》,其京剧演出中无不充溢着一股强劲的时代气息。      二、郭氏雅音表演之创新      打破定态模式的束缚,革故鼎新,这是时代的需要。“你要做一个演员,还是做一个艺术家?演员被派定角色、是照着角色去演;艺术家则是创造角色,一切求创新表现”。郭氏把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对她说的话铭刻在心。1982年,她赴美国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进修,大都会的歌剧、百老汇的音乐剧、现代化的舞台设计,东方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戏剧文化在其胸中碰撞融汇:京剧是中华古典文化精神的象征,如何在继承传统京剧程式的基础上合理地融进西方的现代舞蹈、戏剧的表演元素?这两者之间的差异,给了她很大的省思。倘能把现代生活的求真、亲切、易懂以及明快的节奏,吸纳到京剧中,让承载了太多的沉重、缓慢、甚至近似迂腐衰败的京剧赋予一种新的生命活力,将会给京剧的振兴发展带来美好的前景。   1、尝试走出传统,进入现代剧场,利用现代舞台展示京剧的古典之美   传统国剧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舞台、灯光、舞美形成诸多既定的框框。郭氏带领她的雅音谋求革新的第一步就是跨越传统京剧“出箱人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