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舆论引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doc
舆论引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社会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是网络宣传和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是工作难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社会舆论的走向和社会生活的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中央政治局年初进行的38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刚刚结束不久全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网上舆论引导,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所以,做好社会突发事件的网上舆论引导,事关政府形象,事关社会稳定大局,是网络宣传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及时快捷、先入为主
是掌握话语主动权的关键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众多区别中,其互动性是最显著的区别。网络媒体不再是传统的、单向的大众传播方式,任何网民都可以自由地在互联网上发表个人观点,参与评论,这也是给我们的舆论引导工作带来新课题的关键所在。在大众信息传播中,先入为主是受众接受信息的一个普遍心理现象。由此,面对迅速发展的互联网传播新环境,在信息传输手段已经多元化的今天,只有在第一时间对社会上所发生的突发事件予以报道,才能掌握主动权,控制话语权。据以往的工作经验,社会上的突发事件一经发生,一般2、3小时后就可在网上出现,6小时后就可被多家网站转载,24小时后在网上的跟贴和讨论就可达到高潮。2003年,哈尔滨“宝马车撞人案”在网上引起的轩然大波,成为中国互联网舆论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网上舆论的应对不及时。2003年12月,哈尔滨市道里区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该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苏秀文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法院判决公布之后,引起一片哗然,因为这时人们普遍的期待心理是要对苏秀文重判。而这时,由于相关部门拒绝接受采访,此时的主流媒体在“无可奉告”的状态下一齐失语,所有的论坛舆论都是网民自发形成的,其间必然掺杂了各种传言和猜测,如肇事者是某某省领导的亲属等等。在许多问题得不到合理解释、民众最需要了解事实真相时,却听不到任何来自正规渠道的解释,包括主要新闻网站在内的主流媒体的的失语,无疑给网络谣言的滋生和快速传播提供了推波助澜的机会。如果“宝马车撞人案”在传言传播的初期,传统媒体、新闻网站等主流媒体能迅速做出反应,积极主动公布事实真相,各种传言就没有了广泛传播的机会和空间,广大网民也就不会陷入更多地猜测和疑虑之中。
因此,只有及早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公众了解事情的真相,打消网民的疑虑,占领各种猜测和谣言的空间。比如2003年2月哈尔滨市道外区一家酒店发生火灾,我们仅在3个小时内就向社会及时发布了相关消息,然后迅速被国内各主要网站转发,使海内外各种传言不攻自破,从而起到了解疑释惑、稳定人心的作用。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很多人还习惯于对各种突发事件能藏就藏,能捂则捂,不敢、不愿面对媒体,结果是越藏越被动,越捂事越大。
实事求是、准确真实
是取信公众的根本保证
信息的准确真实是树立政府形象和公信度的根本保证,决定着受众对政府的依赖程度和信任程度。应当说,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给政府以及媒体造成压力或危机的,主要是来自民众的一种信任危机。比如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来临之初,人们听到了“地震”和“水污染”的传言,却没有得到官方证实,传言越来越多,广大市民一度陷入慌乱之中。有的市民开始贮存水和粮食;有人不顾夜间的严寒,在街上搭起了帐篷;部分市民及外地民工开始离开哈尔滨,导致公路、民航、铁路客流大增。21日中午,污染水团将于30小时内到达哈尔滨,危机已迫在眉睫,这时,哈尔滨市政府才向社会发布公告,全市停水4天,理由是“要对市政供水管网进行检修”。结果,公告发布后,人们不相信检修管道需要同时停掉全市的供水,很多市民觉得这个公告可能与地震有关,因此市民开始了大规模的抢购,超市、批发部等处的交通也开始严重拥堵。直到第二天凌晨,市政府发出了第二份公告,证实了上游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水污染的消息,并做出了市民用水的妥善安排,市民心里才有了底,慌乱局面很快缓和下来。再如,2005年6月牡丹江沙兰镇洪灾事件,起初受灾民众的过激行为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当地公布的遇难人数与实际不符,才引发了农民拦路上访的事态。从对这些事件的舆论应对中我们体会到:当今时代,信息化高度发达、信息流通渠道众多,当一场公共危机来临的时候,如果没有来自官方的、真实可信的消息,就难免流言四起,造成人心惶惶、秩序混乱,政府陷于被动。政府要想“安民”,动员和组织群众共渡难关,只有说真话,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告诉民众,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