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教学过程中怎样渗透探究性学习
浅析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探究性学习
甘肃省兰州市铁路第一小学 杨立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数学这门科学从根本上体现了一种探究精神,探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旨在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由学生自主独立或小组合作地经历一系列有价值的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下面就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谈几点看法。
一、精选素材,巧妙设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根据教材内容仔细斟酌,什么样的知识素材适合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衡量:①值得探究,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有利于学生展现知识的生成过程,能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服务。②可以探究,是指学生有探究这个材料的能力,即提供的学习材料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如:“求最大公因数”的知识内容可根据学生已有的找因数的知识引导学生探究。先让学生分别找出12和18各自的因数,12的因数有1、2、3、4、6、12;18的因数有1、2、3、6、9、18。提问: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因数?有,分别是什么?然后用两个中间部分相交的集合圈表示12和18的因数,问:中间相交的部分表示什么?表示12和18的因数中相同的部分,即公有的因数,它们是1、2、3、6,其余的因数是它们各自独有的因数,分别有哪些?请你填出来。在引出公因数的概念之后,再进一步提问:12和18 公有的因数中谁是最大的?谁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然后,由学生讨论概括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再通过一些典型例题,比如:8和9、24和12、5和7、1和10等让学生探究、总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师提供了有结构的探究材料,就要设法创设种种数学问题情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创造的起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才会有创新和发展。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引发学生迫不及待的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自己的思维,形成跃跃欲试的态势,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首先通过两道式题:9 ×37+ 9×63 9 ×(37 + 63)比赛激趣,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在学生计算完毕,评出胜负后,教师适时进行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关系吗?学生观察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不同,但计算结果相同,两道题其实可以互相转化,进而提问: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这时候学生学习的兴致已被完全激发出来,渴望了解他们的想法是否正确,此时教师再通过例题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规律,然后让学生举例验证,进一步感受规律的普遍性,最后归纳总结并概括规律。
二、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有效组织探究
如果探究活动的要求低于或高于学生的实际,就不会给学生的思维带来实质性的发展,或者是浪费了时间,或者是学生的探究流于形式,仅仅记住了一些结论,而并不真正理解结论背后的本质。只有找准学生的现有实际,才能有针对性的组织探究活动,使学生享受到“跳一跳,摘果子”的快乐。例如教学《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一课,执教过的老师都有体会,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是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都是能转化成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而最终理解并掌握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就是教学目标。怎样从学生的实际走到这个目标,就是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探究的内容。为了培养学生有根据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我们必须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逻辑思维。试想如果牛顿只看到苹果下落,而不再进一步思考苹果为什么下落,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他们严谨的思维习惯和积极的探究意识。
抓住探索机会,让学生亲历数学化的活动过程
1. 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过程,通过动手实践学习数学。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是动手操作,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操作过程抽象成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和过程。探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更多的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寻找和探索新旧知识间内在结构和规律,让他们在动手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再进一步解决问题,体会新知识的生成过程。如: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动手在正方形纸片上剪下一个三角形,或用尺子和笔把想剪的三角形画出来,然后思考按哪种剪法剪下的三角形的面积能计算?通过学生的操作结果质疑,当沿正方形对角线剪下时,三角形的面积可以计算,它是与它相对应的正方形面积的一半;而当随便在正方形上剪下一个三角形时,该如何计算?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动手操作,在剩下的纸片上再剪一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