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歌教学的策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诗歌教学的策略.doc

论诗歌教学的策略   摘要:诗歌是文学艺术中的一块瑰宝,对诗歌的教学,笔者认为主要可从导之以趣、诵读诗歌、品析诗歌、拓展延伸、仿写成文这五大策略入手,让学生亲近诗歌,真正领会诗歌之美。   关键词:诗歌教学;策略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闪耀着绚烂的光辉,诗经、楚辞、汉乐府、建安风骨、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到清诗,其间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璀璨夺目。诗歌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征和中华民族的特色,在滋养及陶冶着无数文人志士的性情、灵魂,铸造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标倡导学生走进经典,品味优秀作品,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能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陶冶性情,追求高尚志趣,提高道德修养等等。   但对诗歌这块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兴趣,甚至敬而远之,总觉着诗歌太过阳春白雪,认为诗歌的内容离自己的实际生活太远,学它没用,现在就出现写诗的比看诗的多的情形。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让学生亲近诗歌,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之美,成为我们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诗歌教学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导之以趣、诵读诗歌、品析诗歌、拓展延伸、仿写成文。用这些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并授之以渔,让学生在学习诗歌时能有章可循,真正领会诗歌之美。   一、导之以趣   诗歌教学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审美过程,这个过程必须突出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体对审美对象展开活跃的心理活动,使学生主体在追寻和发现中得到乐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夫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让学生能够乐在其中,笔者曾有几下尝试:   1.在教学中引入相关的典故、趣闻、轶事等来激发学生学诗兴趣。在教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词时,可以介绍李清照与其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赵明诚在外为官,李清照写了此词遥寄思念之情,赵明诚觉得此词写得甚好,作为丈夫怎么甘心不如妻子呢?于是他奋战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且把李清照之作混杂在这十五首之中拿给朋友品评。朋友认为只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学生听了这个故事便会对此词产生兴趣和期待。   2.设置悬念教《孔雀东南飞》时便可采用此法。将引入语设置为:“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与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亲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表示‘誓不天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锺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遣人为媒,兰芝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语相向,兰芝不得已而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到。同学们,你们认为事情会怎么发展呢,能不能发表一下你的看法?”这样的引入,学生必然对接下来的情节发生兴趣。此时可顺势让学生自己来设置情节,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调动他们学习此诗的兴趣。   3.利用音乐、图画、动画、影视等教学媒体再现诗歌中的生活图画,让学生置身于其中。孔子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苏轼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乐、画引入到诗歌教学当中,激活学生的情趣、思维,不仅可以听到动听的音乐,还可以欣赏到诗情画意的图片,课堂气氛能很快活跃起来。音乐配入,图片的插入都可让学生自制亦成MV、FLASH,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合作动手能力。如教柳永的《雨霖铃?寒婵凄切》一词时,让学生自行配乐插图来作为预习的作业,不少学生会配以一段如泣如诉的古筝乐曲,渲染分别的氛围,再插入“执手泪眼”、“千里烟波”、“晓风残月”、“冷落清秋节”等图片,将音乐、画面相结合,无形中丰富了诗作的审美空间,增强了表现力。文字、音乐、画面形成巨大的情感磁场,让学生可视、可知、可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启发思维。    二、诵读诗歌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心、眼、口、耳并用的出声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诗要反复的吟,词要低回的诵,吟诵是开启诗歌大门的钥匙。”可见,学诗歌一定要多读,读不仅可以博闻强记,还能在反复吟咏之中受到诗歌的熏陶与感染,不读则无以品其味,得其精。诗歌教学应当重视反复诵读,甚至可以将诵读贯穿于诗歌教学的始终。    诵读,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读准字音。不少诗歌当中会出现生僻字、通假字、古音字、多音字,如曹操的《龟虽寿》“?蛇乘雾,终为土灰”中的“?”读作“téng”,对于初一学生而言便是生僻字;杜甫的《望岳》“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中的“曾”读作“céng””,为通假字,通“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的“斜”则为古音字,读作“xiá”;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