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弦索南下和剧唱海盐诸腔的衰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弦索南下和剧唱海盐诸腔的衰落.doc

论弦索南下和剧唱海盐诸腔的衰落   摘要:本文在明代北南戏曲声腔碰撞和交流的大背景下,就弦索在“清唱”和“剧唱”两种“曲唱”形式中的作用进行了认真分析。重点探讨弦索南下给南戏声腔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指出剧唱海盐腔一直保持鼓板伴奏的品格,不入弦索,最后失去在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地位,逐步走向衰落。??   关键词:弦索;南下;鼓板;海盐腔??   中图分类号:J809文献标识码:A??      一、弦索南下:南曲的压力和文人的期待      弦索作为北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泛指今天我们能看见的琵琶、三弦、筝等弹拨类弦乐器。唐代崔令钦在《教坊记》中说,“平人女以容色选入内者,教习琵琶、三弦、箜篌、筝等者,谓之‘?o弹家’”。[注:[唐]崔令钦《教坊记》,《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一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11页。]唐代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也多次提到弦索乐器。如在《乐府杂录?胡部》中说,“乐有琵琶、五弦、筝、箜篌、?v篥、笛、方响、拍板。合曲时,亦击小鼓、钹子。合曲后立歌唱,凉府所进,本在正宫调,大遍、小遍,至贞元初,康昆仑翻入琵琶玉宸宫调――初进曲在玉宸殿,故有此名――合诸乐,即黄钟宫调也”。[注:[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一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46页。]尽管唐开元二年(714年)设置的教坊,是专典俳优杂技等俗乐,琵琶也是来自当时的西北胡乐,但随着弦索参与宋元逐渐兴盛的文人词乐清唱,弦索迅速进入到文人士大夫酬唱层面,而被赋予一种特殊的含义:专指文人北曲的“清唱”。后来元代的北曲(包括剧曲和散曲)均由这类乐器伴奏,如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因用弦索伴奏,所以又称《弦索西厢》。有些文献中,“弦索调”也常作为北曲的代称。沈宠绥在《度曲须知》中提到弦索对北曲音乐及曲律的制约作用:“北必和入弦索,曲文少不协律,则与弦音相左,故词人凛凛遵其型范。然则当时北曲,固非弦弗度,而当时曲律实赖弦以存也”。[注:[明]沈宠绥《度曲须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五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239页。]“曲律赖弦以存”深刻说明了弦索在北曲演唱中的重要地位。其实质意义在于,入弦索者,必须符合曲唱的格律标准。就是元人琐非复初在《中原音韵?序》中说的“声分平、仄、字别阴、阳。夫声分平、仄者,谓无入声,以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的基本规则。[注:[元]琐非复初《中原音韵?序》,《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一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175页。]晚明曲家何良俊在《曲律》中举例说,“郑德辉杂剧《太和正音谱》所载总十八本,然入弦索者,惟《梅香》、《倩女离魂》、《王粲登楼》三本”。[注:[明]何良俊《曲律》,《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四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6页。]其《四友斋丛说》中记载了明代著名宫廷北曲曲师顿仁谈“弦索”与“鼓板”关系的一段话:“弦索九宫之曲,或用滚弦、花和、大和、钐弦,皆有定则……笛管稍长短其声,便可就   [FL(K2]板,弦索若多一弹或少一弹则串板矣,其可率意为之哉!”[注:[明]何良俊《曲律》,《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四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11页。]顿仁说的“弦索九宫之曲”,就是指弦索伴奏的北曲。其中“滚弦、花和、大和、钐弦”,是指弦索的四种技法。[注:海震《戏曲管弦伴奏的演进》,《戏曲艺术》,1992年第1期。]《金瓶梅词话》可说是反映明正德、嘉靖年间社会生活场景的一部重要文学作品。书中所描述的李桂姐、吴银儿、韩玉钏儿、董娇儿等人都属当时教坊司三院的伎女,李铭、吴惠、王柱等小优儿也是隶属于教坊司的小乐工,所唱的都是流行于教坊的弦索官腔。从她们演唱的曲目看,散曲小令、套曲、剧曲单曲、套曲皆有之;南曲、北曲,南套、北套,南北合套、北南合套皆涉及。特别是弦索官腔在民间歌伎和官宦、富豪之家妇女中流行的情形书中也有描述,如申二姐、郁大姐、潘金莲、孟玉楼等人的唱曲情节均生动形象。有人将《金瓶梅词话》弦索曲唱摘录出来(包括回数、演唱曲牌、套名、伴奏乐器、首句唱词、曲体曲文出处),竟然有几十处之多。   这是弦索在北、南曲激烈碰撞和交流时在北方的盛况。在北曲与南音的长期对峙中,“弦索南下”是很多文人士大夫的期待。关于弦索的南下及在明中叶以后的演变,有一段这样的记载:“昔兵未起时(按:指朱棣‘靖难’前),中州诸王府中造弦索,渐流江南。其音繁促凄紧,听之哀荡,士大夫雅尚之。自大河以北有所谓‘夸调’者,其言绝鄙,大抵男女相怨离别之音。靡细难辨,又近边声……因考弦索之入江南,由戍卒张野塘始也。野塘河北人,以罪谪发苏州太仓卫。素工弦索,既至吴,时为吴人歌北曲,人皆笑之。昆山魏良辅者,善南曲,为吴中国公。一日至太仓,闻野塘歌,心异之,留听三日夜,大称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