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陶瓷釉的相关因素和鉴定方法.doc
中国古陶瓷釉的相关因素和鉴定方法
【摘要】中国古陶瓷高温釉属于石灰釉,与现代高温釉的长石釉和混杂的搪瓷釉比较,无论是化学成分还是宏观、微观都有着明显的区别。目鉴酥光的原则与中国古陶瓷釉的客观事实相悖。鉴别古陶瓷釉的最好方法是×荧光能谱仪对助熔剂和现代釉成分的化学分析以及显微镜对釉面的自然老化分析。中国古陶瓷低温釉包括冥器陶俑和诸多种类的釉上彩。釉上彩工艺与老化显微特征提供给我们鉴定的客观依据。
【关键词】古陶瓷 酥光助熔剂 自然老化
一、高温釉
从助熔剂类型上来说,高温釉包括灰釉、石灰釉、石灰碱釉、碱石灰釉、长石釉等。它们又可以统称为“钙釉”。这是因为这些釉药里都含有助熔剂“钙”,存在形式大致是氧化钙(CaO)、碳酸钙(CaCO3)、钙长石(CaAl2Si208)三种。
1.古陶瓷的高温釉
在古陶瓷里,早期高温助熔剂“钙釉”也称为“灰釉”和“石灰釉”,是因为助熔剂起源于草木灰、石灰(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后期高温助熔剂提高了碱金属氧化物含量,就称为石灰碱釉、碱石灰釉。钙釉一定要在1200℃以上温度时才开始熔化。因为钙与镁同属于碱土金属,所以镁的作用与钙相似。
在我国古陶瓷高温釉发展史上,作为釉的主要熔剂的(CaO+MgO)的含量有着明显的、有规律的变化。如商前时期的含量5%或以上,商、周时期有所增加,但一般也不超过18%。汉至五代继续增加到不低于18%,一般在20%左右,最高到30%。宋以后,又降低到不超过18%,一般在10%左右。在整个古陶瓷历史中,釉里氧化钙与氧化镁(CaO+MgO)的含量形成先低、后高、再低的变化规律。
为了增加釉层厚度,碱金属氧化物(K2O+Na20)的增加,导致了石灰碱釉和碱石灰釉的产生。从唐代开始,中国古陶瓷有南青北白之分,北白属于石灰釉,而南青则属于石灰碱釉。从宋代后期开始,石灰碱釉基本上取代了灰釉和石灰釉。
2.现代高温釉
(1)长石釉属于现代高温釉。长石釉除了粘稠度高、挂釉更厚、釉色莹润外,还有一个优点是无论什么燃料都不会吃烟。吃烟是釉中的氧化钙吸附了燃料(如煤炭)燃烧中烟气里的炭,而这些炭在釉层的保护下又没能在高温时燃烧掉,其结果是釉层里出现淡黄色甚至于棕色。通常柴窑燃烧充分,不会出现吃烟现象;煤窑、重油窑、气窑会产生吃烟现象,所以现代烧制瓷器喜欢采用不会吃烟的长石釉。长石釉不会吃烟的基本原因就是其中的氧化钙含量低。反过来说,含氧化钙比较高的石灰釉容易出现吃烟现象。
(2)搪瓷釉属于现代高温釉,助熔剂有氧化钠、氧化钾、氧化硼等。此外还有乳浊剂:氧化钛、氧化锑、氧化锆、氧化锶等;密着剂:氧化钴、氧化镍、氧化铜、氧化锑、氧化钼等。搪瓷釉本来不是应用于陶瓷釉,但是现代制瓷追求釉面莹润的效果,就混杂了少量搪瓷釉料(例如三分之一)。如果再增加碳酸钡、硼酸锆、氧化锌,还可以降低烧成温度到1000~1180℃,成为中温釉。
3.鉴定古陶瓷高温釉的方法
(1)x荧光能谱仪对釉助熔剂化学成分和现代陶瓷特殊成分的检测分析。
在国内,对陶瓷釉的无损x荧光能谱仪化学分析,已经做了很多了。目前存在一个巨大的误区,这是因为:其一,古陶瓷生产时釉料化学成分的离散性,同一种类、同一窑口,甚至同一时期的采样标本釉层化学成分离散性很大,找不到一个可以比对的鉴定标准;其二,历史久远,目前建立的相关数据库信息只能是古陶瓷胎釉信息冰山之一角。所以,期望于数据库比对来鉴别古陶瓷胎釉的方法被证明是不可行的。但是,由前所述,决定古陶瓷高温釉特性的助熔剂却有着比较强的规律性。例如表1所举案例,这样的检测结果,该如何分析?在没有现代陶瓷特殊成分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助熔剂相关成分:碱土金属氧化物CaO+MgO在19%~22%范围内,碱金属氧化物K2O+Na20在2.7%~3%范围内。根据前述的中国古陶瓷助熔剂规律,可以分析出此器应该属于唐至五代时期的青瓷。
对于现代仿品,有两条鉴定标准可供参考:一是现代仿品为了提高挂釉能力,使釉面显得莹润和没有所谓“贼光”,高温釉的助熔剂含氧化钙镁很低,如氧化钙加氧化镁的含量低于8%,属于现代长石釉(现代仿品也采用混合釉);二是关注现代陶瓷特殊成分,这些成分包括氧化锌、氧化锆、氧化钡。采用这些成分是为了提高釉面的莹润程度、致密度、乳浊程度。其中一项含量较高,如高于1%,就可以断定为赝品。
表2提供了三份瓷器高温釉的EDX-3600LX荧光能谱仪检测结果。除了CaO+MgO,我们还需要关注氧化锆(Zr02)、氧化铅(PbO)、氧化钡(BaO)、氧化锌(ZnO)等这些现代陶瓷高温釉特殊成分的含量。No2中的碱土金属氧化物CaO+MgO为7.8%,说明采用了低钙镁的长石釉;ZnO含量1.55%,说明专门加ZnO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