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在韩国见“小人”.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韩国见“小人”.doc

在韩国见“小人”   一次去学校附近有韩国国家历史遗迹之称的健陵和隆陵参观,见到价目表上有“大人”1000韩元,“小人”500韩元,不觉有点好奇。在中国,绝对不会用“小人’来代表儿童的,因为它有众所周知的其它含义。这里用“小人”来称呼儿童,可以说是保留了这一词汇最原始的用法。问了一下韩国学生,查了一下《韩语词典》和高丽大学所编的《韩汉词典》,有了如下知识:一是“小人”一词在韩国口语中已不大用,一般只是作为文字标志出现在门票价目上,如洗浴、公园、乘车、旅游景点等,意思就是儿童或小孩儿。在《韩语词典》中,“小人”主要有下列意思:一是年纪小;二是个子矮:三是小气,度量小;四为谦词,主要用在古语中,如小人、小生等;五为地位卑贱之人,如下人、卑人。而查阅《韩汉字典》,则有如下意思:一是奴隶;二是平民;三是侏儒;四为谦词,如小生、小人;五为小气:六为人格卑劣、道德低下,所举例有“小人得志”,“近君子,远小人”。在此,亦可见韩汉语义既有重叠,又有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无论古今,作为道德评价或道德贬损这一词义并未随着“小人”一词在韩国社会普及。   在中国先秦习语中,“小”与“大”相对,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的劣势,本无褒贬的含义。如《诗?大雅?荡》:“小大近丧。”《诗?小雅?楚茨》:“小大稽首。”《尚书?多方》:“小大多正。”《尚书?多士》:“四方小大邦丧。”《尚书?酒诰》:“越小大邦用丧。”《尚书?文侯之命》:“越小大--谋猷。”《尚书?无逸》:“至于小大。”《论语?学而》:“小大由之。”《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左传?庄公十年》:“小大敌也。”《左传?昭公+年》:“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左传?定公五年》:“城不知高厚小大。”有时涉及等级与王权,则颠倒其序,成为“大小”,如《左传?宣公三年》:“问鼎之大小轻重。”鼎乃王权象征,故不可问“鼎之小大”。又《左传?襄公三年》:“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皆有威仪。”君臣、父子、上下等是等级关系,所以尊者在前,卑者在后,而不能称为“小大”。在先秦语汇中,“小”往往蕴涵贬义,与之搭配的诸多词汇,如“小知”、“小言”、“小辩”、“小识”、“小体”、“小说_……是思想家们表达贬抑之义的强大语言后备军。所谓“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庄子?逍遥游》)。出于道德完善的思想需求,儒家宗师对“小”“大”这一对词语资源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利用,使之形成非此即彼的反义对举之势。因而使“小人”从温和中性的身份称谓之词,一变而为言辞激烈的道德贬损之词。   从语义演变的历史轨迹考察,“小人”境况的恶化,有一个从身份称谓到价值判断的嬗变过程。其初,小人与君子的地位是平等的,《左传?昭公三年》:“君子不犯非礼,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君子、小人同义对举,不过是一种身份称呼,并无道德上的优劣之分。如《诗?小雅?采薇》:“驾彼四牡,四牡骥骥。君子所依,小人所腓。”是说主帅驾车指挥,兵卒随后,借车:身而为掩护。又《小雅?大东》:“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是说贵族大人走在大道上,而平民则在路边观望。当然,这句诗后来被赋予价值判断意义,此是后话。可知,“小人”泛指平民和下层劳动者,并非只是“恶”的同义语。在先秦,君子也并非是“善”的载体,而不过是对成年男子的通称,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指年轻男子;“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王风?君子于役》),是称呼丈夫;“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郑风?风雨》),是称呼情人;“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魏风?伐檀》),是谴责不劳而获者。但从“不素餐兮”的谴责中,己知君子与小人身份不同,是等级关系,所谓“世之治也,君子尚能而让其下,小人农力而事其上”。(《左传?襄公十三年》)二者的区别在于,一在上,劳心;一在下,劳力。君子,亦称“大人”,孟子也说“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告子上》),以“小人”和“大人”反义对举。朱熹注:“贱而小者,口腹也;贵而大者,心志也。”小人,亦称野人――“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孟子?滕文公上》)。   细读《论语》之前的先秦文献,如《诗》《书》《易》,对待小人都比较宽容,真正对小人声色俱厉、大加挞伐的,始于孔子。在孔子之后的儒家文献中,对小人的口气越来越严厉。至此,小人已经是伦理道德全面崩坏的同义语。首先,小人好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易?系辞》)其次,小人无固定德操,“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再次,小人不知敬畏,“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另外,小人的缺陷不可胜数,简直就是种种道德不完善的渊薮――“君子成人之美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