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育珠蚌疾病研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淡水育珠蚌疾病研究进展

淡水育珠蚌疾病研究进展 摘 要:中国淡水珍珠的年产量已超过1200吨,占世界珍珠产量的95%以上,居世界首位。我国用于育珠的淡水蚌主要为三角帆蚌。珍珠蚌病害主要是由于水质恶化,细菌、病毒繁殖过快,有害藻类繁殖过多等原因引起的。蚌病的预防主要从控制水质、规范手术操作、消灭传染源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淡水珍珠养殖;三角帆蚌;蚌病防治; Abstract: Chinese Freshwater Pearls annual output has exceeded 1200 tons,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95% of world pearl production, ranking first in the world. Pearl for Chinas freshwater mussel Hyriopsis cumingii mainly for. Diseases of the pearl mussel is mainly due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bacteria, virus breeding too fast, excessive breeding of harmful algae and other causes. Prevention of the diseases of pearl mussels from the main control of water quality, standardized operation, to eliminate the source of infection with. Key words: Freshwater pearl culture;Hyriopsis cumingii(Lea);Mussel disease prevention 中国淡水珍珠的年产量占世界珍珠产量的95%以上,居世界首位。但随着淡水珍珠养殖业的发展,育珠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蚌病也日趋严重。控制蚌病成了育珠生产成败的关键。 一、我国淡水育珠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张玺教授为首的中国研究人员经过努力探索,终于在1958年培育出新中国第一粒养殖珍珠[1]。60年代初在熊大仁教授、张玺教授等领导下,我国淡水珍珠养殖研究也有了一定进展。60年代末,门摩西等人开始了淡水珍珠养殖的应用研究。 自1965年在江苏太湖试点培育淡水无核珍珠以来,我国淡水珍珠养殖业经过了试验推广、稳步发展和积极调整几个阶段,目前江浙地区、洞庭湖区以及湖北等地已成为我国淡水珍珠的主要产地。40多年来,我国在淡水育珠蚌的人工育苗、育珠技术、病害防治、资源保护等方面相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对提高淡水珍珠产量和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每年出口淡水珍珠400-500吨,占国际市场淡水珍珠产量的90%以上,因此淡水珍珠成为我国少数几种能在国际市场起主导作用的出口产品。这是80年代我国大力发展淡水珍珠养殖业取得的结果,使原来在世界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日本淡水珍珠业退居二位。经过近20年的努力,中国淡水珍珠开始稳居世界首位。 二、主要淡水育珠蚌——三角帆蚌 我国用于育珠的淡水蚌主要为三角帆蚌(Hypriosis cum ingii),隶属双壳纲(Bivalvia) 、蚌科(Unionidae) 、帆蚌属(Hypriosis) 。呈扁平状,背缘向上伸展成三角形的帆状翼,其名由此而来。其壳体较大,有的重达500克~1000克。壳色随着蚌龄增加,由黄绿色、红棕色、翡翠色,逐渐加深为紫褐色、棕黑色。壳质坚实、厚重,表面有轮脉,顶部有褶纹,后部有两条突起的斜肋。这种贝蚌,分布于淡水河流和大中湖泊中,是目前淡水育珠的优良贝蚌,特别是培育无核珍珠的理想贝蚌。用它育珠,手术简便,成活率高,成珠饱满、光洁、细腻,色泽好,但成珠速度较慢,一般需要“三夏两冬”才能育成。[ 2 ]1975年江苏无锡首次报道三角帆蚌蚌病的发生, 80年代初蚌病已在江浙地区普遍流行。1982年国内首次报道了三角帆蚌蚌病的病原及发病规律[ 4 ] , 1986年开始,蚌病由江浙一带波及到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的多数育珠生产区。 控制蚌病成了育珠生产成败的关键。但由于大规模人工育珠生产的历史较短,研究蚌病的历史更为短暂。国家在淡水育珠蚌的病害防治方面的投入较少,淡水珍珠的科研明显滞后于生产。 (一)淡水育珠蚌的病害 1、淡水珍珠蚌病的病原体 目前报道的三角帆蚌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性疾病、非生物病原引起的疾病、附着生物和敌害生物的影响。 瘟病是三角帆蚌的主要病毒性疾病,张治国等[ 5, 6]认为病毒粒子感染是瘟病爆发的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