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栽培品种选育.ppt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茶树栽培品种选育

良种与茶叶生产的关系 一、良种与茶叶生产的关系 (一)良种与茶叶产量的关系 在茶叶生产中,品种对产量的作用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种农业技术措施。茶树品种的产量性状,主要表现在树冠的大小、发芽密度、单芽重量、生长期、萌芽轮次及适应性等几个方面。茶树是异花授粉作物,这些性状在同一品种不同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则更为悬殊。如原产于福建省的福鼎大毫茶,以芽叶肥壮显毫,生长势强著称,平均亩产干茶比小叶种高出1倍以上。 又如乌龙茶品种铁观音,公认是乌龙茶“品质之王”,然而因其分枝稀疏,生长势较弱,发芽密度不大,一般亩产不到150千克,而同样制乌龙茶的毛蟹品种,分枝较密,育芽力强,芽叶肥壮,亩产高达420余千克,相差很大。这也是铁观音品种虽知名度很高,品质好,但其推广面积及发展速度赶不上其他乌龙茶品种的根本原因。在步入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关心产品的质量,然而从农业生产考虑,产量仍然是生产者从事生产活动的重要目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达到优质高产。 (二)良种与茶叶品质的关系 1.名茶与品种的关系 构成茶叶自然品质的决定因素是茶树品种。名茶贵在品质,通常要求色、香、味、形俱美,并具有独特的品质风格,其品质风格的形成与茶树品种种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茶树品种有特大叶、大叶、中叶、小叶之分,可依据品种的不同个性,制造各种名茶,而鱼叶、鳞片则不可用来制茶。 名茶内质的物质基础,取决于鲜叶品质。而左右鲜叶品质是其内含成分组成与含量,这主要是茶树品种的遗传性决定。如云南大叶种的儿茶多酚类含量高,约在30%以上,是制红茶的优良品种,不论是在原产地,还是引种到何地,其内含成分均无大的变化,制出的红茶,红茶汤色红艳,茶味浓郁,品质皆优;龙井43号茶多酚含量适中,约为19%;氨基酸含量约为高,制成的龙井茶,香高味醇,具有狮峰龙井茶品质风格,若用它制成红茶,则汤色不红艳,滋味淡薄。 福鼎大白茶的氨基酸含量高,无论种植在哪个茶区都适制绿茶类名茶;祁门槠叶种的芽叶制成的工夫红茶,香气高,有祁门甜花香的特点,引种到英德、海南、山东甚至在日本、印度等地,制出红、绿茶,都顽强地反映出高香的特性。这说明品种对名茶品质的作用是固有的、主要的。 名茶的外形与茶树品种的芽叶性状(主要是物理特性)关系密不可分。物理特性是指茶树新梢上芽叶的肥瘦、大小、叶色、叶质和叶片厚薄、柔软程度、茸毛多少等因素。良好的物理特性为塑造优质茶的外形创造了有利条件。许多名茶,外形纤细,就要求芽叶细嫩的品种。有的名茶,白毫显露,就要求芽叶茸毛多的品种。龙井要求色绿,芽叶小、茸毛一般的品种如龙井43。相反,如果用芽叶肥壮,茸毛特多的云南大叶种,就制不出纤细弯曲的碧螺春茶,也制不出外形扁平挺秀,芽毫隐藏稀见的西湖龙井茶。 乌龙茶要求叶厚、芳香物含量高的品种。这充分说明了品种和种性制约着茶叶品质,这种品种的种性,称之为茶树品种的适制性。因此,在现实生产中,无论是老茶园的改种换种或是新茶园的发展,都必须因地制宜地引进适合当地生产条件和适制茶类的优良品种,同时采用与该品种相适应的配套栽培技术和精细采制技术,引种才能获得成功。 2.名茶对茶树品种的要求 茶树品种的固有特性是决定适制茶类和名茶品质特色及其经济价值的关键因素。如,采用芽叶肥壮、茸毛多的品种,很难炒制出“光、扁、平、直”的龙井茶;相反,用茸毛稀少的品种又很难加工出银毫满披的毛尖和银针茶:而茶树发芽的迟早又直接影响名茶的价格和价值的体现。因此,发展名茶生产对茶树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早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消费者“尝新”心理驱使下,能抢先应市的名茶,必然受到消赞者的青睐。因此,追求早发芽、早产茶、早上市,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已成为生产者的共识。例如,采用龙井43号和乌牛早等特早芽品种制作的“明前龙井茶”,比用中晚生品种制的同级龙井茶价格高出50%以上。 (2)内质好,生化成分比例合理。决定名茶内质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芳香物质。名茶都要求其生化成分的组成比例合适,一般是茶多酚含量不超过25%,氨基酸含量高于3%,酚氨比低于7,酯型儿茶素比例大,水浸出物含量较高。 (3)芽叶纤细少毛,淡绿或黄绿色。这类品种适制龙井、旗枪、雨花茶、竹叶青等名茶,其成品条能达到“光、扁、平.直”的要求。 (4)芽叶多茸毛,持嫩性强。这类品种适制毛峰、毛尖、银针等毫形名茶。成茶满披白毫,不仅给消费者以美的享受,提高名茶商品的观赏价值,而茸毛本身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增加了茶汤的鲜爽度。因此,茶叶叶片上的白毫是名茶一项形质兼优的标志。 (5)抗逆性强。名茶中以绿茶类名茶最多,且在纬度和海拔较高的地方,其自然品质好。但这些地区冬季气温低,茶树易受低温和倒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