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轮复习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课件(全国)(17张).pptVIP

2018一轮复习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课件(全国)(17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一轮复习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课件(全国)(17张)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 角度二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怎样鉴赏诗中之景?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意象指蕴含诗人情感的景物。“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所以在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同时,往往要体悟诗人的情感。 诗人写诗,常用“寓情于景”“即景生情”等,我们读诗词也应从景、情两方面去探寻体味。即通过诗人笔下具体可感的形象,探知诗人的内心和情绪。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形象就是诗词看得见的灵魂,抓住形象品味意境就抓住了解读一首诗词的金钥匙。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一的景物形象,也有多个景物形象组成的一种意境,在筛选出景物形象的基础上,命题者往往考查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意境特点的概括能力。 高考对鉴赏古代诗歌景物形象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概括景物特征;②赏析景物形象;③分析景物描写对抒发诗人情感、刻画诗中形象的作用等内容。 (一)古诗中的景物形象鉴赏方法 (1)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 (2)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 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二)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其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三)一般表达式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图画),表达了……的感情。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1.(2015·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西苏家[注]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题目: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解答本题,考生要注意分析诗歌前三联具体描写的景物,因为尾联直抒胸臆,未涉及具体景象。“雨”是整体的环境特征,因此考生应该抓住雨后的景点,如首联写了“九陌”,即道路;颔联写了“紫烟”和“晴日”;颈联写的主要景象是“花”和“柳”。然后结合相关诗句用简洁的语言对各个景象的特点加以分析概括,如首联写雨后路上尘土涤净;颔联写紫烟逐渐散去,雨后天晴,丽日当空;颈联写红花沾了雨水,翠绿的柳条轻拂马鞍等。题干只问描写了哪些景象,不涉及写景的技巧,因此考生简要概括即可。 答案: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 2.(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题目: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考生首先要抓住题干给出的提示信息“第二联”“写景精细”,然后结合相关诗句,把关键的景象点提取出来并具体分析:如上句中的“风林”交代背景,而在整个风林中“一叶”落下则显得格外凄清;下句中的“露草”指露水沾湿小草,显示秋意已深,“百虫鸣”指秋虫鸣叫,备显凄凉之意。 另外,要注意明确第二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如写秋虫鸣叫,是为了衬托秋夜的寂静,这里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最后还应点出景物整体的风格,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等。 答案: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以动衬静,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3.(2014·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题目: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解析:这是一首借禅意表达作者追求宁静淡泊情趣的诗歌。全诗围绕“寻”字展开,前四句叙寻而不遇,着重描写了常山道人隐居地清幽、宁静的环境,后四句写入山寻找道士所见到的清新宜人景观,尾句表现惬意自得的喜悦。 回答本题应紧扣题干中的“隐居地”,从前四句中组织答案,要联系景物描写的内容概括出景色特点并作适当分析说明。 答案: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解法探究]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题解题三步走 1.明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