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争议的逆周期性实证分析.docVIP

中国劳动争议的逆周期性实证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劳动争议的逆周期性实证分析.doc

  中国劳动争议的逆周期性实证分析   经济周期性波动对劳资冲突的影响是劳动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中国劳动争议的逆周期性探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劳动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劳资关系作为基本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劳资双方的利益冲突更为明显、直接和频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相关制度建立以来,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成为中国现阶段劳资冲突最重要的解决机制,每年受理的案件数量和涉及的劳动者数量都急剧增加①,激发了国内学者从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法律制度等视角,对劳动争议产生原因、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1-4].   经济周期性波动对劳资冲突的影响是劳动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的经验与理论分析表明,劳资冲突具有显著的顺周期特征,即在经济繁荣时期,工人谈判力量相对提高,罢工等劳资冲突呈加剧态势;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劳动市场劳资双方的力量对比不利于工人,因此罢工的发生频率下降[5-7].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劳动争议发生频率也呈现较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但是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和西方国家的经验恰好相反。   本文试图从劳资冲突的性质、经济发展阶段和劳动市场制度安排等方面,解释中国劳动争议与西方劳资冲突周期性特征的区别,提出中国劳动争议的逆周期性假说,并利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一、文献综述   早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学者发现,劳资冲突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并且与经济周期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8-9].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数据和研究方法的丰富,西方学者发现,经济周期波动是影响劳资冲突发生频率的重要因素,劳资冲突具有显著的顺周期变动特征[5-6].此后,经济学家试图构建理论对劳资冲突的这一特征进行解释,由此形成两种不同的分析传统。   第一种分析传统基于理性人假设,认为劳资冲突发生频率取决于劳资冲突对劳资双方预期成本和收益的影响。里斯(Rees,1952)指出当劳动力市场状态更有利于劳动者时,劳资冲突发生的可能性越高[5].在经济繁荣时期,劳动力市场供求比较紧张,工人转换工作和临时性兼职机会较多,而资方难以找到可替代的工人;同时,资方不愿意因为罢工失去经济扩张时期的市场份额,因此,工人的谈判地位相对上升,罢工倾向提高,劳资冲突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在经济萧条时期,工人工作机会减少,罢工更容易被替代或开除,工人谈判地位下降,罢工倾向降低,劳资冲突发生的可能性降低。雷德尔和诺依曼(RederNeumann,1980)建立的联合成本模型(joint-costmodel)进一步表明,劳资冲突发生频率与劳资双方联合收益呈正比,与劳资双方联合成本呈反比[10].在经济萧条时期,失业率较高,工作机会较少,罢工者很可能失业或者从事收入较低的工作,工人劳资冲突成本较高[11-12],而资方由于产品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经营相对困难,罢工导致的企业客户或利润减少所带来的损失更大[13],因此,劳资双方都会尽量避免劳资冲突的发生。在经济繁荣时期,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企业利润较高,劳资双方都想更多地分享企业收益,因此,集体谈判协议更难达成,更容易引发劳资冲突。   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和信息不对称会影响劳资双方对冲突成本和收益预期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而影响冲突发生的频率。希克斯(Hicks,1932)建立了劳资双方谈判模型,说明罢工是劳资双方对结果预期不同产生的[9].   通货膨胀率和信息不对称通过加大劳资双方在经济繁荣时期的工资预期差距,增加劳资冲突发生频率,使得劳资冲突表现出顺周期特征[14].当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时,通货膨胀率开始上升,劳资双方根据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对自身的工资预期进行调整,劳方为了弥补经济繁荣时期通货膨胀过高带来的实际工资损失,会提出更高的工资要约,而资方的工资上涨意愿较低,双方工资预期差距加大,发生劳资冲突的可能性增加。当经济处于下降阶段时,通货膨胀率下降,由于工资粘性,工人工资下降较慢,此时,工人享受实际工资上升而带来的好处,工资上涨要求会降低,发生劳资冲突可能性也降低[15].从劳资双方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看,资方具有信息优势,对自身企业经营状况更加了解,而劳方对企业经营状况不了解,只能根据市场所有企业的表现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判断。经济越繁荣,劳方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工资预期水平越高,越可能超出企业愿意提供的工资水平,引发劳资冲突的可能性越大。而在经济衰退时,企业整体表现较差,工人工资预期水平下降,越有可能接受企业愿意提供的工资水平,劳资冲突发生的可能性降低[16].   另一种基于制度分析,则强调制度因素对劳资冲突周期性的影响。西方劳资冲突是建立在集体谈判制度下由工会组织主导的工人大规模集体行动,工会组织、集体谈判机制和政府政治倾向等制度因素对劳资冲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