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腹膜黏液性囊腺瘤的诊治
后腹膜黏液性囊腺瘤的诊治
【关键词】 后腹膜黏液性囊腺瘤
黏液性囊腺瘤多见于卵巢、胰腺和阑尾等部位,发病于后腹膜者极为罕见。笔者最近手术1例右侧后腹膜巨大黏液性囊腺瘤,查阅国内 文献 得6例类似病例报道[1-6], 总结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1例,女6例;年龄32~52岁,平均42岁。主诉腹部肿块3例,腹胀或腹部隐痛3例,腰部酸痛1例,消瘦1例,排尿困难1例,体格检查发现1例。体格检查3例在腹部扪及肿块,1例通过阴道腹部双合诊扪及,余3例体检无阳性发现。B超检查2例误诊为肾囊肿,余5例皆可发现腹腔囊性或囊实性肿块。2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P者可发现肾脏及输尿管受压推移征象。4例作了CT,1例误诊为肾囊肿,余3例皆诊断为腹腔囊性或囊实性肿块。
1.2 方法 7例中6例行囊肿完整切除,1例合并畸胎瘤者行囊肿大部切除+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术。
2 结果
后腹膜肿块的诊断都由术中确定,左侧4例,右侧3例,7例肿块最小者直径10 cm,最大者直径25 cm。术后病理示黏液性囊腺瘤,其中3例为交界性(1例部分癌变),1例合并畸胎瘤。1例交界性囊腺瘤CK+、p53+、CA19-9-、p16-、PCNA+、Ki67 +~++;另1例交界性囊腺瘤伴部分癌变者CEA++、CK7+++、Ki67+、CK20个别+、CDX-2+、CA19-9-、CA125-、ER-、PR-、p53-、WT-1-。笔者手术1例随访22个月未复发。
3 讨论
原发性后腹膜肿瘤占全身肿瘤的0.01%-0.3%[7],后腹膜黏液性囊腺瘤则更为罕见,于1889年首次报道[8],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报道例数仅20余例[9-12]。
后腹膜黏液性囊腺瘤的来源目前有4种假说。1)异位卵巢组织变化而来:目前国外报道的本病患者仅2例为男性[9-10],本组病例中也仅1例为男性,异位卵巢的尸检发生率为1/29 000[11];2)囊性畸胎瘤的柱状上皮增生而形成,本组中有1例有此表现;3)胚胎期泌尿生殖器官残余物 发展 而来;4)腹膜上皮内陷性增生形成囊肿后间变而来。
本病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肿块增大后出现压迫症状,如腹胀、腹部隐痛和腰部酸痛等,有些病例甚至自行触及肿块时还没有明显症状,本组中有3例以腹部肿块为主诉。查体时由于肿块多已较大,故多可在腹部扪及肿块,位于盆腔时需双合诊才能发现。本病肿瘤标志物的临床资料较少,一般认为对诊断帮助不大。
诊断主要依靠B超和CT等影像学资料,但定位与定性诊断率均较低。Masakazu等[12]报道16例交界性囊腺瘤中仅4例术前定位于后腹膜,余误诊为卵巢囊肿4例,肠系膜囊肿3例,肾囊肿2例,肾上腺囊肿1例。本组7例中仅2例B超明确肿块为后腹膜来源,余2例误诊为肾囊肿,另3例均仅探及腹腔内囊肿;笔者手术的病例行超声造影示囊壁及乳头状实性突起部分弥漫性不均匀增强,乳头状突起部分呈蜂窝状增强,部分呈片状灌注缺损区,提示恶性可能大,对良恶性的鉴别有一定意义。增强CT可观察囊肿大小、部位、囊壁厚度、囊液密度以及是否有乳头状突起或间隔等,对术前的定位、定性诊断更有意义,增强的乳头状突起被认为是恶变的典型征象[9]。本组中仅4例行CT检查,其中2例明确为后腹膜来源,1例交界性伴局部癌变者出现附壁结节,余3例囊腺瘤未见附壁结节。本病易与肾囊肿、卵巢囊肿、肠系膜囊肿、畸胎瘤、囊性淋巴管瘤和囊性间皮瘤等混淆[10,12-14]。
手术要完整切除,防止囊壁破溃。由于肿块较大,故大多数均采用开腹手术,仅 台湾 学者曾施行腹腔镜下切除1例[15],但未提及取出标本时防止囊液漏出的具体方法。对于交界性囊腺瘤伴局部癌变者有学者倾向于行扩大根治术[9,12],包括子宫与双侧附件及大网膜切除甚至行主动脉旁和盆腔后腹膜淋巴结的清除。
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预后较好,完整切除即可长期生存,但术中如有囊肿破裂则易导致腹腔内复发或远处转移[9]。
【 参考 文献 】
[1] 李晓杰,高冬霞,廖松林.腹膜后单房性局部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1例[J].中华病理杂志,2001,30(6):468.
[2] 陈振,李献国,何香芹.超声诊断腹膜后粘液性囊腺瘤1例[J]. 中国 超声诊断杂志,2003,4(10):769.
[3] 毕建威,魏国,王汉涛,等.腹膜后粘液性囊腺瘤1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1):27.
[4] 成晟,李新德,刘标,等.原发性腹膜后黏液性囊腺瘤误诊肾囊肿一例报告[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1):2232.
[5] 石林平,魏从全.原发性腹膜后黏液性囊腺瘤一例[J].放射学实践,2006,21(6):568.
[6] 郭银华,谈勇,卢苏,等.血RH阴性合并原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徽蓝盾 YDZX-01型烟气系统操作手册.pdf VIP
- 宠物除臭剂项目立项报告.pptx VIP
- 2024年履行合同催告函(6篇).pdf VIP
- CFD软件:Star-CCM+ 二次开发_(9).Star-CCM+后处理与可视化二次开发.docx VIP
- CFD软件:Star-CCM+ 二次开发_(8).Star-CCM+物理模型与求解器二次开发.docx VIP
- CFD软件:Star-CCM+ 二次开发_(7).Star-CCM+网格生成与优化二次开发.docx VIP
- CFD软件:Star-CCM+ 二次开发_(6).Star-CCM+二次开发API基础.docx VIP
- CFD软件:Star-CCM+ 二次开发_(5).Star-CCM+脚本编写与调试.docx VIP
- CFD软件:Star-CCM+ 二次开发_(4).Star-CCM+二次开发环境搭建.docx VIP
- CFD软件:Star-CCM+ 二次开发_(3).Star-CCM+数据结构与对象模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