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好的讲稿张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修改好的讲稿张謇

海门名人之一——张謇篇 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生平简介: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1853年7月1日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1868年考取秀才,1885年应顺天府乡试,中“南元”(南方人第一名)。1894年中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实业家和教育家。 有关的故事 (一)考取状元 光绪二十年,清廷因慈禧60寿辰举行恩科会试,张謇应试(在此之前,4次会试均不中)。二月,礼部会试,取中第六十名贡士;三月,礼部复试,中一等第十名。四月二十四日殿试,中一甲一名——状元,随后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 (二)兴办实业和教育 光绪二十年六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海军惨败。甲午战败之后,张謇便有“以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之思”。光绪二十一年,当两江总督张之洞要求张謇在通州兴办纱厂时,他慨然应允。大生纱厂筹办之初,正值上海纱市疲软,加上通州风气闭塞,社会资金向工业资金的转化阻滞重重。张謇为筹集办厂资金忍辱蒙讥,历尽艰辛,到光绪二十五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投产。纱厂投产后,年年盈利。光绪三十年,张謇在崇明外沙(今启东县)创建大生分厂(后称二厂),3年后投产。大生纱厂投产的第二年,张謇开始在通海筹建垦牧公司,通过筑堤修渠,围垦沿海荒滩,种植棉花,使之成为纱厂的原料基地。与此同时,张謇还创办了资生铁厂、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阜生蚕桑染织公司、翰墨林印书局等20多个企业。光绪二十八年,创办中国第一所民办师范——通州师范学校。 (三)政治主张 在兴办实业、教育的同时,张謇也时刻关心着政治。光绪二十九年以后,张謇积极投入立宪运动,希望通过政治体制的改良,为振兴教育与实业铺平道路。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张謇与郑孝胥、汤寿潜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他认为地方自治之根本在实业与教育,而慈善则可弥补这两者之不足。于是,清末民初,他在南通兴办了一批慈善事业。 (四) 国商张謇张謇名如其人,直言不讳,正直。 1894年,41岁的他又考中状元。鉴于国弱民贫的现实,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口号,并冲破阻力在家乡大搞教育与实业。为转变社会风俗和繁荣地方戏剧,1919年他邀请了著名的导演兼剧作家欧阳予倩,在南通办起一所培养戏剧人才的学校——伶工学社,并且建造了一座更俗剧场。在20世纪初整个中国处于浑噩茫然之中时,张謇几乎完全凭借自己和家族的力量在他的故乡南通建设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城市范本。胡适这样评价张謇:“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此后,卞之琳很少再谈诗论艺,直到1943年他已经不再写诗了,始应西南联大学生文艺社团冬青社之请,发表了《读诗与写诗》的讲演,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诗见。此时的卞之琳已出版了《十年诗草》,所谓结束铅华入中年,确乎能够更为冷静地读诗与谈诗了。在讲演的一开始,他就对一般人的浪漫主义诗人观、诗歌观提出了批评,而认为——诗是人写的,写诗应该根据最普遍的人性,生活尤不该不近人情,相反,他得和大家一样生活,一样认识生活,感觉生活,虽然他会比普通人看得格外清楚,感觉得特别深刻。诗人虽不应受鄙视,也不应受什么娇养,优容。诗人没有权利要求过什么“诗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不该抱了写诗目的而过某种生活。 如此一反浪漫主义的“矫情”和“故意”为诗之蔽,而使做诗与做人都回归于普遍的人性和近人情的生活,这是很平正通达的见解。然后卞之琳便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来对新诗的建设提出自己的意见,而重点乃在新诗的形式方面,尤其是对新诗的音节问题颇多建言。 三.代表作品: 有《三秋草》《断章》《鱼化石》《雨同我》等 海门名人之三——王个簃篇 一.生平介绍: 王个簃(1897-1988),名贤,字启之,江苏省海门市人。16岁到南通求学,笃好诗文、金石、书画。27岁由诸宗元介绍,去上海为吴昌硕西席,兼从吴学书画篆刻,为入室弟子。曾任上海新华艺术大学、东吴大学、昌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上海美专教授兼国画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画院副院长、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术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文史馆馆员等职。为全国政协三、四、五届委员。他三访日本,1985年访问新加坡,讲学并举行画展,促进对外文化交流。 二.相关故事 (一)故宅毁于火灾 王个簃先生的故居就在叠石桥所处的海门市三星镇。穿过店铺林立的叠石桥,拐进镇南村的水泥乡道,几分钟的工夫,汽车就抵达了宏光小学的旧址。 这个小学校原先由两排坐北朝南的平房组成,王个簃先生就诞生在后面的一排平房里。1999年之前,这里还是书声琅琅的教室,如今,后面一排黑瓦房已毁于4年前的一场大火,而前面一排房被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