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lj-easygo)
一、测量装置的静态特性 二、标准和标准传递 三、测量装置的动态特性 四、测量装置的负载特性 五、测量装置的抗干扰性 图2—19二阶系统的幅频、相频曲线 第六节 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试 令ω1=(1-ξ)ωn ω2=(1+ξ) ωn 代入(2—26)式 可在幅频特性曲线上,峰值 处作一水平线,相交于a、b两点,其a、b点对应的频率为ω1、ω2。 第六节 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试 阻尼ξ 或:实验中最低频的特性值A(0)与A(ωr)已知: (2—47)可求得ξ ω2、ω1、ωn从图中知 第六节 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试 二、阶跃响应法 (用瞬态激励法) 第六节 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试 一阶装置的阶跃响应函数(由式2—30)为: 改写后为 两边取对数: ① (一)、一阶装置(阶跃激振来获取响应曲线) 上式表明ln[1- yu(t)]和t成线性关系,因此可据测得的yu(t)作ln[1- yu(t)]—t曲线。 第六节 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试 令z = ln[1- yu(t)] 由①式τ =-t / z 那么据曲线斜率知时间常数τ: τ =△t /△z 第六节 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试 由P57(2—31)知,欠阻尼二阶装置的阶跃响应函数表达式 ωd—有阻尼固有频率(圆频率) P50 图2—24 (二)、二阶装置 (用阶跃激振获取响应曲线) 第六节 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试 最大超调量: 测得M后便可按上式求取阻尼比ξ。 第六节 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试 若测得较长瞬变过程,可用任意两个超调量: 令 第六节 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试 按实测的Mi、Mi+n经δn而求取ξ。 τd可在阶跃曲线上测得。 若ξ<0.3可: 第六节 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试 ? 第七节 负载效应 在实际测试工作中,测量系统和被测对象之间、测量系统内部各环节之间相互联接必然因此产生相互作用。接入的测量装置,构成被测对象的负载;后接环节总是成为前面环节的负载,并对前面环节的工作状况产生影响。两者总是存在能量交换和相互影响的,以致系统的传递函数不再是各组成环节传递函数的叠加(如并联)或连乘(如串联)。 第七节 负载效应 P51 图2—26 第七节 负载效应 一、负 载 效 应 第七节 负载效应 某装置由于后接另一装置而产生的种种现象,称为负载效应。其传递函数已不能用式(2—14)、(2—16)表达。 图2—27 R2的电压降: 第七节 负载效应 相当于R2与Rm并联为RL 为测量U0,在R2并联一内阻为Rm的电压表,那么由于Rm的接入,两端的电压降: 第七节 负载效应 若:R1=100kΩ,R2 =Rm =150kΩ,E=150V代入上式U0 =90V U=64.3V 误差28.6% 若Rm=1MΩ 其余不变 U=84.9V 误差5.7% 说明负载效应对测量结果影响有时是很大的。 显然,由于接入测量装置电表,原来的电压降变成U,U≠ U0 ,两者的差值随Rm↑而↓。 第七节 负载效应 二、减轻负载效应 的措施 1).提高后续环节(负载)的输入阻抗。 第七节 负载效应 2).在原来两个相联接的环节之中,插入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的放大器,以便一方面减小前环节吸取能量,另一方面在承受后一环节(负载)后又能减小电压输出的变化,从而减轻总的负载效应。 第七节 负载效应 3).使用反馈或零点测量原理,使后面的环节几乎不从前面环节吸收能量。如用电压差计测量电压等。 图2—11 一阶系统的奈魁斯特图 第三节 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 图2—12 一阶系统的幅频和相频曲线 第三节 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 1).幅值比A(ω)随ω的增大而较小,当ωτ≤1时,A(ω)≈1;相位差φ(ω)随ω的↑而↑。当ω从0→∞,φ(ω)从0→-90o,在ωτ=1处,φ(ω)=-45°。 A(ω)和φ(ω)的变化表示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差异,称为稳态响应误差。一阶系统是一个低通环节。适用于被测量缓慢或低频的参数。 特 点: 第三节 测试装置的动态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