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聚类分析-2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就业工场数据中心 6.3 凝聚层次聚类 在层次聚类分析中,输入中不指定要分成的类的个数。系统的输入为(X,s),系统的输出是类的层次。 大多数层次聚类过程不是基于最优的思想,而是通过反复的分区直至收敛,找出一些近似的、未达最优标准的解决方案。 层次聚类算法分为:分裂算法和凝聚算法。 分区算法从整个样本集开始,将它分成几个子集,然后把每个子集分成更小的集合,依次下去,最终,生成一个由粗略到精细的分区序列。 凝聚算法首先把每一个对象当作一个初始类,然后将这些类合并一个更粗略的分区,反复合并直至得到比较精细的分区,其过程是自底向上的过程,分区从精细到粗糙。 凝聚算法又分为单链接和全链接算法,两者不同之处仅在于它们描述一对类的相似度的方法。 单链接算法基于两类之间的距离是从两个类中抽取的两对样本(一个取自第一类,另一个取自第二个)的距离中最小值。 全链接算法基于两类间的距离是每对样本的距离中的最大值。 下图为两种算法的图解说明。 凝聚聚类算法的基本步骤: 1.把每一个样本作为一个类,为所有不同的无序样本对的类间距离构造一个序列,然后按升序对这个序列进行排序。 2.通过已排序的距离序列,对于每一个不同的阈值dk形成一个样本图,图中将距离比dk更近的各对样本合并成一个新的类。如果所有的样本都是这个图的元素则停止,否则,重复该步骤。 3.这个算法的输出是一个嵌套层次图,可以用希望的相似水平去截取,在相应的子图中生成一个由简单联合标识的分区(类聚) 例如:二维样本集共5个点{x1,x2,x3,x4,x5} x1=(0,2),x2=(0,0),x3=(1.5,0),x4=(5.0),x5=(5,2) 其图形化表示如下图: 第一步:计算欧氏距离。 d(x1,x2)=2, d(x1,x3)=2.5 d(x1,x4)=5.4 d(x1,x5)=5 d(x2,x3)=1.5, d(x2,x4)=5, d(x2,x5)=5.29 d(x3,x4)=3.5, d(x3,x5)=4.03 d(x4,x5)=2 按升序排列: d(x2,x3)=1.5,d(x1,x2)=2, d(x4,x5)=2, d(x1,x3)=2.5, d(x3,x4)=3.5,d(x3,x5)=4.03,d(x2,x4)=5,d(x1,x5)=5, d(x2,x5)=5.29, d(x1,x4)=5.39 第二步:单链接算法。 按最小距离合并x2和x3,生成新类{x2,x3},其距离为1.5。 x4和x5合并成一个新类{x4,x5},其距离为2。同时,类{x2,x3}和{x1}间的最小距离也是2.0,将其合并成一个新类{x1,x2,x3} ,其距离为2。最后,两个类{x1,x2,x3}和{x4,x5}可以以更高的级别进行合并,其最小单链接距离为3.5。树状图如下: 第三步:选择相似度阈值s=2.2,从图可以得出单链接算法最终生成类: {x1,x2,x3}和{x4,x5} 第二步:全链接算法。 按最小距离合并x2和x3,生成新类{x2,x3},其距离为1.5。 x4和x5合并成一个新类{x4,x5},其距离为2。而类{x2,x3}和{x1}间的最大距离是2.5,将其合并成一个新类{x1,x2,x3} 。最后,两个类{x1,x2,x3}和{x4,x5}可以以更高的级别进行合并,其最大单链接距离为5.4。树状图如下: 第三步:选择相似度阈值s=2.2,从图可以得出全链接算法最终生成类: {x1},{x2,x3}和{x4,x5} 可见单链接和全链接算法得到类不同。 6.4 分区聚类 每个分区聚类算法得到都是数据的一个分区,而不是通过层次方法生成树状图这样的聚类结构。分区聚类大规模数据集的应用场合。 最常用的分区聚类方法是基于方差标准的方法。其总的目标是根据固定的类数生成一个总体方差最小的分区。 假设给定的n维空间上的n个样本集被以某种方式分区为K个类{C1,C2,…,Ck}。每个类包括nk个样本。每个样本就是一个类,因此∑nk=N(k=1,…,K) 用类的重心或下面的公式定义类CK的均值向量Mk: 其中,xik是属于类Ck的第i个样本, Ck的方差是Ck中的每个样本及其重心的欧氏距离的平方和。这个误差称为类内误差: 包含K个类的整个聚类空间的平方误差是类内方差的和: 方差聚类方法的目标是对于给出的K,找出使上式最小的包含K个类的一个分区。 K-平均分区聚类算法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使用方差准则的算法。 它从一个随机的初始分区开始,根据样本和类间的相似度,将样本重新分配给各类,直到达到一定的收敛准则。通常情况下,当样本从一个类被分配到另一个类时,如果不会出现总体误差减小的情况,便满足收敛准则。 K-平均算法的基本步骤: 选择一个含有随机选择样本的K个类的初始分区,然后计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