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礼学专题」序.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礼学专题」序.PDF

中正漢學研究 77 2014 年第一期(總第二十三期) 2014 年 6 月 頁77~78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 「禮學專題」序 彭 林 自殷周鼎革,周公制禮作樂,禮治便成為中華文明之底色,兩千年皆然。 孔子以仁為最高道德,而以禮為歸仁之唯一途徑,「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顏淵》)孔子以禮樂為修身之最高境界,子路問成人(即「完人」),子曰:「若臧 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 (《憲問》)以一人之身而兼有知、不欲(廉)、勇、藝,尚不足为成人,而必於其上 再有「禮樂」一項,方得為完人。故孔子又云:「興於《詩》,立于禮,成於樂。」(《泰 伯》)禮樂为儒學之核心,於此可見。 孟子「四端」之說,禮居其一,云不知禮者「非人也」 。又將禮義譬為門徑:「夫 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萬章下》)誰能出不由門, 行不由徑?又以禮為君子長存于心者:「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 存心,以禮存心。」(《離婁下》)禮可須臾或離乎? 荀子隆禮重法,云:「禮者,人道之極也。然而不法禮,不足禮,謂之無方之民; 法禮,足禮,謂之有方之士。」(《禮論》)又云:「天地者,生之始也;禮義者,治之 始也;君子者,禮義之始也。」(《王制》)又云:「禮者,治辨之極也,強固之本也, 威行之道也,功名之總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隕社稷也。」(《議兵》) 兩漢以下諸儒,多秉持孔孟禮說。太史公《史記》「八書」,以《禮書》《樂書》 為首。《漢書·禮樂志》則云:「六經之道同歸,而禮樂之用為急。治身者斯須忘禮,則 暴嫚入之矣;為國者一朝失禮,則荒亂及之矣。」 司馬光《資治通鑒》以禮論史,故開卷便云:「天子之職,莫重於禮。」歐陽修 《新唐書·禮志》臧否三代以上與三代以下之治,一以禮為尺寸權衡。曾國藩篤信儒家 「以禮自治,以禮治人」之道,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一秉禮乎禮」,「舍 禮無所謂道德,舍禮無所謂政事」。 78 中正漢學研究 西學東漸之後,學術錯綜,梁啟超以「禮治」與「法治」區分東西文化,錢賓四 深以為然,云:「梁任公以中國重禮治與西方重法治相對,此可謂深得文化分別之大 旨所在。」(《中國知識份子》)錢先生又云:禮「是整個中國人世界裡一切習俗行為 的準則,標誌著中國的特殊性。」與西方人所謂「文化」約略相當,因此,「要瞭解 中國文化,必須站到更高來看到中國之心。中國的核心思想就是禮」(《錢穆的七房橋 世界》)。 「五四」運動以打倒禮教為反孔之核心,「文革」之「批林批孔」運動,亦以「克 己復禮」為孔子最大罪名。此正適足可見禮為儒家文化之核心。然近百年來,傳統學 術屢遭顛覆,數典忘祖,以至學界亦多有不知禮為何物者。禮學不振,傳統學術何以 中興再盛? 2013 年春季學期,在下應臺灣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之邀,前往做客座教授,系內 陳韻教授長年從事三禮之學,故彼此多有共同語言。某日,陳教授告知,中文系擬舉 辦「禮學工作坊」,遍邀禮學名家來校作圓桌對談;《中正漢學研究》為核心期刊,届 时亦將與之配合,徵集兩岸三地學者之名家大作,希冀以此推動禮學研究。5 月22 日, 禮學名宿葉國良、林慶彰、李豐楙、楊儒賓、莊雅州、徐福田等先生不辭辛勞,由四 方汇聚中正大學,發表宏論,並就彼此關心之禮學問題,展開討論。在下恭逢盛會, 與有榮焉。系主任賴錫三教授親自主持大會,氣氛熱烈,前來旁聽之校內外學生亦不 在少數,今《中正漢學研究》編輯部將所徵求之葉國良、單周堯、虞萬里、李豐楙、 橋本秀美諸先生之鴻篇大作,與圓桌討論之文字整理稿,以「禮學專號」之形式一併 刊發,堪稱禮學研究之盛舉。鑒於在下為此一過程之親歷者,故編輯部命序于余。在 下固辭而不獲,遂略綴數語而識此事,誠望各地大方之家、盛名之刊於此窺見中正大 學推動禮學之苦心,日後若能有所呼應,則禮學幸甚。 彭林識於清華大學荷清苑寓所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