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向上的生命力.pdf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向上的生命力.pdf

向上的生命力 王志丽 时光荏苒, 不经意间竟也到了三十而立之年。30岁这年, 遇上很多事, 我心怀梦想, 满怀希望从四川灾区回到城市, 却丢了内心的喜悦, 我所认 同、 拥抱、 坚信的专业及专业自我遭到质疑、 陷在服务语境里失语、 失声、 失能, 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甚至严重怀疑自己。2014年父亲离开, 我的天空 塌陷了, 在悲痛与自责中, 我感到非常迷茫孤单、 无可依靠, 感到从未有过 的无望。 我一度消极, 与过往的一切阻隔疏离, 更找不到前进的意义、 生命 的盼望和动力。 两年时间我很少与人来往, 打不起精神, 对事物不感兴趣, 除了工作以外, 全天待在房间里封闭自己。 我曾以为经历过一场为期6年的 灾后重建服务, 身体和心灵在灾害的环境中抗争与适应, 又与那么多生命有 过交集,聆听过那么多苦难经历, 我的生命足够承载, 但到了个人生命的转 角, 我仍然痛到无法呼吸。 经历是过去走向未来的通道, 它让我这样一个迷 糊的理想青年在沉痛中落地, 也因此更好地理解生活和他者的遭遇、 重构自 我、 善待他人和自己。 因着中国灾害行动学习网络, 我有机会书写自己的故 事, 整理自我成长和走向公益的心路, 而这一过程却整整持续了一年多。 感 谢老师的包容与网络伙伴的支持鼓励, 我的公益路才得以呈现。 向上的社会流动 家族、 家乡、 家庭———我与父亲 成长总是绕不过家庭和一处牵系情感的乡土, 它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122 凝视: 生命与公益交融之旅 也是自己所处阶层的境遇, 它展现着几代人的生活样貌, 形塑我的成长。 我生长在东北农村, 父母都是典型的农民。 父亲是山东临沂人, 母亲 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 据说我母亲的尹姓家族以前是做土匪行当的, 几经 搬迁落居肇东。 我的爷爷是军人, 在战争中生病, 后回乡做了村干部, 听 父辈说爷爷的回乡才让全家人得以熬过那个饥荒的年代。 爷爷中年再得 子, 父亲是家中最小的一个, 虽家境贫寒, 但父亲儿时并未做过苦力。 爷 爷去世时父亲13岁, 因此父亲的童年和少年都未能感受来自家庭的温暖和 照顾, 据我大姑说爷爷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的父亲, 称 “掉到地下 ① 了” 。 十几岁时父亲刚毕业就随奶奶、 大姑一起闯东北投奔亲戚, 这也开 始了我的父亲转折性的苦难遭遇。 后来大姑嫁人, 奶奶生病, 父亲承担起 ② 一个家庭的重担 。 生产队解散没几年, 父亲也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纪, 经 人介绍与母亲结婚。 父亲倔强、 有思想、 性格慢且有条理; 母亲做事快、 要强、 性格刚烈。 在我的成长中, 他俩吵架是常有的事情, 这些也影响着 我对婚姻的看法。 由于父亲是外地人, 在生产力欠发达的时期, 以地缘和 血缘为主的东北大地最重要的资本是人力, 最牢靠的关系是亲戚。 记得小 时候父亲常常放下自己家的活儿去别人家帮工, 那时建房种地主要靠的是 ③ 人力。 父亲性格敦厚正直、 为人善良谦和、 干活板正 、 言语不多, 别人 开口从来不会拒绝。 即使这样作为外来户我们总是被人看不起, 村里人给 ④ 父亲取外号, 叫他 “山东棒子” 每次村里人用调侃的语气和父亲开玩笑 时我都特别不舒服。 那时候特别是农忙时节很少有人愿意帮忙, 村里人连 平日串门也喜欢去大户家里。 母亲常感叹别人都是一家大户干活全家一 起, 我们是单门独户没人帮忙。 听母亲说, 小时候因为要去忙农活不得不 将我们姐弟二人拴在家里, 相隔几里路她竟能听见我们的哭声跑回家里。 印象中四五岁时, 相差一岁的姐弟俩在找母亲的路上, 弟弟睡着在路边的 ① 指再无人照顾。 ② 2014年父亲在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