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写作文章的分类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文体分析
一、文体分析
文体类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小学阅读理解常见文体:记叙文、说明文
(二)说明文
1. 说明文的分类: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的说明文。
2. 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3.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 说
服力。
2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 作比较:把什么和什么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4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5 打比方:将什么比作什么,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6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7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
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8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洁、更直观。
10 引用:引用事例、数据(作用同上) 引用名言、格言、谚语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引
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如果引 用说明
在文章的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一) 记叙文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 顺叙 (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 印象深刻。
(2) 倒叙 (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 (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3.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常见线索: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 层
次清晰。
4.描写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
写 (6)心理描写(7)景物描写(8)场景描写(9)环境描写(10)细节描写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1.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动词理解:XX 生动表现了人(事)物 XX 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
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比喻:用XX 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拟人:把 XX 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
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
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 XX 代 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
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1)对比,作用:XX 和 XX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 XX 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 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求职陷阱教学课件.pptx VIP
- 叙事护理案例分享演讲课件-.pptx VIP
- 《播音主持创作基础》对象感.ppt
- 审计学(第11版)秦荣生习题答案.pdf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章节测验试题(答案).pdf
-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幼儿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2800字.docx VIP
- 统编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解读与集体备课.pptx VIP
- 组织行为学(第二版)第四章价值观念.pptx
- CAM软件:Siemens NX CAM二次开发_(4).UGOpenGRIP脚本编程技术.docx
- 口腔正畸主治医师资格考试(代码357)题库(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