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第7课《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VIP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第7课《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第7课《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涉江采芙蓉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 课 题 涉江采芙蓉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重点难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方 法 朗读法、讨论法、背诵。 自 主 学 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创作背景 两汉时期,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于是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但是对于如此众多的士人而言,官僚机构的容纳能力实在太有限了,这必然形成一种得机幸进者少、失意向隅者多的局面。于是一个坎凛失意的文人群体便产生了,这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和荡子。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 二、 诗词简介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词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 作 探 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朗读诗词,整体感知 1.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内容。 涉 江 采 芙 蓉, 兰 泽 多 芳 草。 采 之 欲 遗 谁? 所 思 在 远 道。 还 顾 望 旧 乡, 长 路 漫 浩 浩。 同 心 而 离 居, 忧 伤 以 终 老。 2.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3.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四、研读诗词,鉴赏品味 1、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啊? 2. 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3.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这芙蓉没有送出去了没有?文章中作者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情绪出现了变化。 4.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5. 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6. 五、六句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其中“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7. 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8. 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 展 应 用 四、意象积累 芙蓉”又称为“荷”、“莲”。“芙蓉”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极娉婷,极高洁的,容易让人想起“出水芙蓉”、“芙蓉仙子”般的绝代佳人。 而芙蓉作为意象,被文人骚客运用于诗歌中,则大体可分为三大类象征义:一是取荷美好形象营造一种雅致的景象,或宁静或欢愉;二是取败荷的形象营造一种衰败意境,或对逝去光阴叹惋,或对生活环境破败惋惜;三是取“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请举例说明。 四、默写这首诗。 五、拓展阅读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1.诗中使用了六个叠词,“青青”“郁郁”是形容___________;“盈盈”“皎皎”是形容人的___________;“娥娥”“纤纤”是形容人的___________。使用这些叠词的作用是___________。(6分) 2.“闺中少妇不知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