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爱免疫应答的特点及机制
第13章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 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Ig胚系基因结构 Ig基因的表达 重组信号序列和环出 Ig类别转换 膜型和分泌型的表达 BCR和TCR的功能性基因片段数 BCR、TCR多样性的机制 免 疫 耐 受 一、耐受现象及特性㈠ 天然免疫耐受 图 异卵双生小牛 ㈡ 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 图 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形成 二、诱导免疫耐受的条件㈠ 抗原因素 ㈡ 机体因素 三、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 ㈠ 中枢耐受 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 阳性选择 阴性选择 图 T细胞在胸腺中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示意图 ㈡ 外周耐受 1、克隆忽略(clonal ignorance) 2、克隆失能(clonal anergy) 图 CTLA-4对T细胞活化的反馈性调节 3、耐受分离(split tolerance) 图 Fas- FasL诱导的凋亡 5、机体抑制性调节机制 T、B细胞产生免疫耐受的不同特点 四、免疫耐受的维持与破坏㈠ 免疫耐受的维持 ㈡ 免疫耐受的破坏 五、人工诱导免疫耐受 1、种系(遗传) 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可因动物种属和品系的不同而异。 大鼠、小鼠 >兔、有蹄类、灵长类 2、免疫系统状态 免疫系统的成熟度(年龄) 胚胎期>新生期>成年期 免疫系统的抑制状态有利于诱导免疫耐受。 中枢耐受——指在胚胎期及出生后T与B细胞发育的过程中,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 外周耐受——指成熟的T及B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遇到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产生的免疫不应答状态。 1、Burnet的克隆清除学说(clonal deletion theory) 胚胎期免疫系统接触特定抗原后,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细胞克隆即被清除或被“禁闭”,机体将该抗原视为自身成份,出生后将不对此抗原产生应答。 图 克隆清除学说示意图 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 TCR基因重排 ② 阳性选择 ③ 阴性选择 2、机制 ⑴ T细胞的发育 始祖T细胞为CD4-、CD8-双阴性细胞,表型为TCR- 、CD2-、CD3-、CD4-、CD8-;在胸腺皮质区微环境作用下,细胞表达TCR、CD2、CD3分子,称为前T细胞;并进一步发育为CD4 、CD8 双阳性细胞,表型为TCR+、CD2+、CD3+、CD4+ 、CD8+ ,称为双阳性未成熟T细胞。 当双阳性未成熟T细胞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表面的MHC-Ⅰ类或Ⅱ类分子发生有效的结合时,该细胞就被选择而能继续发育,成为具有TCR CD4+ 或TCR CD8+的单阳性细胞(SP);否则即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 通过阳性选择使SP细胞获得识别抗原肽-MHC-Ⅱ类或Ⅰ类分子复合物的能力。这也是T细胞识别抗原时受MHC限制的原因。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机体自身抗原成分与树突状细胞表面MHC-Ⅰ类或Ⅱ类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若经过阳性选择的SP细胞能通过TCR 特异性识别树突状细胞表面的自身抗原肽-MHC-Ⅱ类或Ⅰ类分子的复合物,则该细胞停止发育。 只有那些不能与树突状细胞表面自身抗原肽-MHC-Ⅱ类或Ⅰ类分子复合物结合的SP细胞,才能离开胸腺继续发育为具有识别非己抗原能力的成熟T细胞。 成熟T细胞的特点: ① 一个T细胞只有一种TCR,能特异性识别相应抗原肽; ② 通过阳性选择,在识别抗原时受MHC限制; ③ 通过阴性选择,对自身抗原耐受。 ⑵ B细胞在骨髓的阴性选择 ① 受体编辑 接触膜型自身抗原→轻链基因重排→BCR结构改变 ② 克隆失能 接触可溶性自身抗原→产生抑制信号→抑制mIgM表达 T、B细胞的阴性选择使正常机体得以建立针对自身抗原的中枢免疫耐受。 若阴性选择发生障碍,可致自身免疫病。 3、意义 胸腺及骨髓基质细胞并不表达某些外周器官的组织特异性抗原或低亲和力的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针对自身组织特异性抗原的T/B细胞克隆未被消除(输至外周)。 指自身反应T、B细胞未能察觉自身抗原。 原因:缺乏第一活化信号 ⑴ 自身抗原浓度过低或免疫原性太弱; ⑵ 不能被自身APC加工、提呈; ⑶ 位于免疫隔离部位(脑、眼前房、睾丸、胸腺等)。 T细胞:缺乏第二活化信号 ⑴ 表达自身抗原的组织细胞无或低表达共刺激分子; ⑵ T细胞表面表达抑制性受体(CTLA-4)。 B细胞:可溶性抗原占据mIgM>5% → mIgM表达下调 → B细胞失能 激活 抑制 ITAM ITIM B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宏盛微半导体LY3206_Rev1.6.pdf
-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及答案(全国甲卷)(解析版).docx VIP
- 设计企业级网络架构课件.ppt VIP
- 企业IPO上市流程.pptx VIP
- 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精神卫生福利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知识专题培训.pptx
- GB_T 17851-2022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基准和基准体系.pdf
- 2023-2024学年下学期语文五年级期末检测卷 附答案 .pdf VIP
- (高清版)B-T 23331-2020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pdf VIP
- 石槽村煤矿主斜井胶带输送机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011年4月10日.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