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识源2015六年级语文下册 15《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VIP

金识源2015六年级语文下册 15《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识源2015六年级语文下册 15《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2.初步掌握品味语言的能力; 3.理解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语言美; 2.通过对文章的学习,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 3.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摩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及比喻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环节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情入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些诗句中,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心怀政治理想,以拯救社稷民众为己任的仁人志士。他们用语言诠释自己,用行动证明自己。李大钊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篇美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板书课题、作者) 二、走进李大钊 : 学生结合小学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介绍李大钊。 李大钊就是我们熟悉的一位革命先驱者,他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他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救国救民、“再造神州”的宏伟抱负和坚强决心,大力宣传“共产主义在中国必将胜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留学日本期间,曾作《口占一绝》: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诗歌大意:我们怀抱着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分别了,从此海角天涯,各自一方,但是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时局的艰辛,并不容许我们发愁啊,快把离愁别恨统统抛到滚滚东流的水中去吧!何日消灭了窃国大盗袁世凯,且让我们尽情开怀畅饮,庆功祝捷,到那时候,我们一定会回想起今天小饮饯别时共同约定的诺言,高高地筑起一座神州风雨楼来纪念这伟大的胜利。 27岁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陈独秀一起编进步刊物《新青年》,以后又领导了“五?四”运动。一九二七年四月六日不幸被捕,在狱中历尽磨难,顽强不屈,四月二十八日壮烈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李大钊的小品散文有一种惊世骇俗,气冲霄汉的神韵,是他进行推翻旧世界的洪迈精神的反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就是一篇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 学生结合注释一了解文章写作时代背景。此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件惨案——“二?七”惨案,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李大钊正是在这件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的。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他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三、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积累生字生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学生大声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活动设计)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归纳各段大意。 (活动说明)学生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学生互动,共同解答,如有不易理解的词语,可请教老师,师生互动,双向交流。 学生尝试概括每一段的意思,并自由发言,其余学生评议。 第一段内容: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总领全文,点明主旨。 第二段内容: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第三段内容: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第四段内容: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第五段内容:用扬子江、黄河精神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气概和战斗风貌,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四、品读课文,对文章进行美点寻踪,赏析文章的美 1.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体会,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设计说明)只要学生抓住语言美、意境美、哲理美等方面的其中一点来谈即可,教师鼓励学生肯定学生,为鉴赏定向。 2.品位文章的语言美 (1)教师以记者采访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请学生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把它推荐给大家。 (2)教师引导学生揣摩文句,着重欣赏文章语言的含蓄美、修辞美、哲理美。 ①品味含蓄美 提问:怎样理解文中“雄健”的含义? 国民:一往无前,在艰难境界中前进 提问:“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