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复习.ppt

  1. 1、本文档共3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文言文复习要点

解读考纲 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B级(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解释) “常见”是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是120个实词 实词考查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五种 新大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 曾?乘?诚?除?辞 从?殆?当?道?得 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 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假?间?见?解?就 举?绝?堪?克?类 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 使?是?适?书?孰 属?数?率?说?私 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 要?宜?遗?贻?易 阴?右?再?造?知 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结合语法巧解高考文言实词题 1.出现在主语或宾语位置的词语是名词,如果解释成动词就是错的。 例1.庭除甚芜??? 除:废弃。(台阶) 例2.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 行旅:旅行游览。(行商做买卖的人和旅客 ) 2.名词用在“之”字前、用在“所”字后、用在副词后、用在介宾短语前、用在“而”字后(除并列关系)要解释为动词。 例1.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 祠:祭祀 例2.崔杼相之。相:辅佐 例3.善才绳之。绳:捆绑。 《考试大纲》中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本讲的能力层级为B级,内容要求包括: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关于文言虚词,《考试大纲》中值得注意的地方也有两点:一是“常用文言虚词”,共涉及18个,包括“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二是“在文中的用法”。高考中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考查,是指能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懂得并能加以解释的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凭空地去历数哪个虚词具有哪些用法。应当特别注意的是:近年来,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时都引用教材中的文言文语句,与所选的阅读材料中的句子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和兼词。文言虚词数量虽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在汉语的发展中变化大。学习文言虚词,应重点掌握这18个虚词,其它虚词对理解文章有帮助,也不能不管。 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用法灵活 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 二、使用频率高 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 三、语法功能强 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 四、发展变化大。 十八个必考文言虚词用法索引 1·而 2·何 3·乎 4·乃 5·其 6·且 7·若 8·所 9·为 10·焉 11·也 12·以 13·因 14·于 15·与 16·则 17·者 18·之 一、而 ★★★★★ ①剑阁峥嵘而崔嵬。 ②蟹六跪而二螯。 ③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所不在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②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3.与其它虚词连用,构成复音虚词。  ①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俄而百千人大呼 ⑤既而得其尸于井《促织》 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2.用作介词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③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 从弟子女十人所。(跟从的女徒弟十个左右) ①樊哙侧其盾以撞。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②各各竦立以听。(《促织》) 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 ②古人之观于山川、草木……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点拨1] 理解判断文言虚词有哪些方法? 1.全面系统复习,归类分析总结 考纲规定,高考考查的文言虚词为18个,平时学习中应弄清这些虚词的全部用法,特别是那些使用频率高,高考经常涉及的,如“以”“因”“于”等,其意义和用法更应烂熟于心。有时一些典型句子也应牢记,因为高考命题常以课文现成句子作为试题内容。当然,除了以上18个虚词之外,其他虚词我们也不 能不问不理,对课文中出现的较为常用的或在教材知识短文中列出的也需投注必要的目光。学习文言虚词要善于总结,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比较,从而弄清细微差别。如按词性归类,做代词的有其、之、而、乃、若、所、焉、何;做介词的有于、以、乎、与;做副词的有因、乃、且、其。 2.了解古今变化,注意特殊现象 文言虚词的古今变化情况大致有以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