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26-1948年上海银行的时空变迁及其动力机制.pdf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28 卷第1 期
双月刊 2012 年 1 月出版
1926-1948 年上海银行的时空变迁及其动力机制
樊如森,伍伶飞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 2∞433)
摘 要:实证研究发现, 1926-1948 年间上海的银行,经历了一次重要转折。这一变迁在空间上表现为
银行总行的中心由外滩沿线向北京路、九江路、四川路、山西路所围成的新区域转移;银行的分支机构持续
增加并逐步向西和西南方向拓展。在内涵上表现为总行及其分支机构的聚集程度都在不断地提高。总行选
址趋向于城市中心商业区,其分支机构选址则集中于工业、商业、公共机构集中的不同区域。导致这些变化
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是银行选址和提供服务必须考虑特定区域内的产业、机构的具体需求,才能在服务城市
经济、社会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银行;时空变迁;动力机制;上海;近代
中图分类号:F83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2359(2012}OI-0121-07
近代银行是上海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之
①银行个案研究的著作有石涛的《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银
一,对它的学术研究自然也相当集中,相关成果也
行研究(1928-1937 n、陈礼茂的《中国通商银行的创立
就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吴景平及其研究团队
与早期运作研究》、薛念文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研
究》、诸静的《金城银行的放款与投资研究》、董昕的《中
对单个银行、银行制度管理和银行与政府或其它
国银行上海分行研究(1912-1937n 、张启祥的《交通银
产业关系的研究①;徐寄顾、洪霞管对上海金融史
行研究};研究银行制度、管理的包括刘平的《近代中国
的研究1)等等。这些研究,对近代上海金融史和城
银行监管制度研究上田兴荣的《北四行联营研究
市史的借鉴意义相当重大,但是,由于研究方法和 (1921-1952)} 、王品的《上海银行公会研究( 1927-
手段问题,对近代上海银行的时、空间分析却很不
1937n、张天政的《上海银行公会研究(1937-1945;
够,从而影响了对上海城市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内
研究银行与政府或其它产业关系的包括蒋立场:{上海
银行业与国民政府内债(1927-1937)}。
在动力的把握。本文将历史地理学的空间观念运
②本文所指银行包括:一、总行在上海的银行及其分
用到近代上海金融研究领域当中,通过建立 GIS
行、支行、办事处;二、外省市银行在上海的分行、支行、
复原上海银行②空间布局,并对上海近代银行变迁
支店和办事处。不包括仓库等非营业部门。文中单独提
的时空过程及其动力进行分析。
及分支机构即指本埠银行的分行、支行、支店、办事
本文选择 1926 年和 1948 年作为时间节点,
处和外埠银行的支行、支店、办事处;若单独提及总
主要考虑 1926 年是一个分水岭,之前银行分支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毒树之果"证据排除规则本土化的必要性分析.pdf
- "江"字音读的变迁及其原因.pdf
- "活性碱"对出土干缩变形木质文物的润胀复原研究.pdf
- "湖南的扇子"芥川龙之介文学意识及其中国观之变迁.pdf
- "灌输"仍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形式.pdf
- "牛文化"的源流与变迁.pdf
- "美丽"的可能与"纯洁"的必要——中国当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话语变迁及其文化意义.pdf
- "胡人"的变迁及其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促进.pdf
- "范式"界限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问题讨论的必要前提.pdf
- "补天"原型之流变——兼论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时代变迁.pdf
- 1949~1978年我国农村财务治理机制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pdf
- 1952~2008年乐山市百日咳流行特征变迁趋势研究.pdf
- 1976年唐山大震发生对华北地区各地块运动与变形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pdf
- 1978年以来中国报纸新闻文体的演进史——基于范式变迁的视角.pdf
- 1979-2009年山东半岛连岛沙坝-潟湖的变迁.pdf
- 1982~2012年间福建省主要河口海岸岸线变迁遥感监测分析.pdf
- 1984年以来我国主流媒体夏季奥运报道中英雄形象的话语变迁.pdf
- 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畅销书变迁研究基于大众文化的视角.pdf
- 1991~2004年GPS观测到的中国大陆地壳动态变形特征.pdf
- 1996年~2007年国家关于农村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的变迁.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