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进展
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进展 【摘要】 注射低分子肝素导致患者皮下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不良反应,本文从注射前注射部位的不当、注射方法的不正确及注射后按压的方法和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针对相关的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改进措施,经过大量的研究者研究表明按照本文的措施能有效降低注射低分子肝素所致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关键词】 注射; 低分子肝素; 皮下出血
【Abstract】 The injection of low molecular heparin leading to subcutaneous hemorrhage is a common adverse reaction.This article from the injection site of improper injection,the incorrect injection method,the method and the time of the injection pressure and so on make the reason analysis,the pertinent nursing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aiming at the related factors,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ed that the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ubcutaneous hemorrhage induced by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Key words】 Injection; Low molecular heparin; Subcutaneous hemorrhage
First-author’s address:Shanghai Zhongye Hospital,Shanghai 20094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6.036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LMWH)是一种由普通肝素通过亚硝酸分解强化而成的新型有效的抗凝药物。通过皮下注射增强抗凝血酶Ⅲ(ATⅢ)对凝血因子Xa和凝血酶(Ⅱa)的抑制起到抗凝效果。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安全性高及给药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预防和治疗各种动静脉血栓和急性冠脉综合症等疾病[1]。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常出现注射部位有皮下出血、结节、疼痛,严重者可出现大面积瘀紫等不良反应,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身心痛苦[2]。因此在注射过程中如何预防皮下出血,减轻患者的疼痛,成为了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为此,国内众多学者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引起出血的原因及正确的护理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现综述如下
1 注射低分子肝素引起皮下出血原因分析
1.1 注射部位不当
1.1.1 评估患者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前评估患者的注射部位是很重要的流程,贾雅琴等[3]研究发现患者腹部皮下脂肪的厚度是直接影响患者皮下出血的原因,皮下脂肪较薄者注射部位易出血,而皮下脂肪厚者不易出血。教科书上也指出老年患者腹壁皮肤较松弛,皮下组织薄、血管脆性较大、皮下血管丛动脉较多而静脉较少,故选择不正确的部位及注射方法都会引起皮下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4]
1.1.2 注射部位选择不当 低分子肝素说明书中推荐使用皮下注射,禁止肌内注射,因肌内注射时疼痛感会更加明显。皮下注射时,皮肤浅筋膜区分布较多的神经和血管,当注射过浅或针头斜着刺入皮肤时,针头斜面与组织面接触会变大,故会增加损伤毛细血管的风险,如针头过浅进入皮内,因皮肤神经、血管分布相对密集会刺激神经末梢导致患者的痛觉增加[5]
1.1.3 排气时药液残留 该药刺激性强,排气后针头处有药液残留,进针后部分药液带入周围组织的毛细血管增加疼痛并引起皮下出血
1.2 注射方法不当
1.2.1 传统的皮下注射部位 传统的皮下注射方法是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的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拴,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40°角进针,快速将针梗的1/2-2/3刺入皮下,但这种方法皮肤被绷紧,小血管被绷直,易被针头刺破,且深度与角度不好掌握,容易使药液误注入肌层组织引起血肿
1.2.2 注射时间 在注射低分子肝素过程中,注射速度要适宜,如注入药液速度过快导致局部皮下组织药物浓度过高最终会产生疼痛或形成硬结
1.3 按压时长及力度不当
1.3.1 拔针方法不准确 拔针速度过慢或拔针时未按照注射的角度拔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