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浪明长城的现状与保护.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古浪明长城的现状与保护   [摘要]明代长城也叫边墙,古浪县境内有三道边墙通过,现存150.8公里,敌台烽燧103座。本文对古浪明长城的分布、夯筑方式、存在病害、保护维修措施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古浪;明代长城;长城保护 [中图分类号]K928.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8-0070-02 古浪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东连景泰,西接凉州,南依祁连山脉,临腾格里沙漠,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明代蒙古部落退至沙漠后,古浪遂成为边防前沿。明朝在县境内筑营堡,修长城,派兵遣将,屯田戍守。现在,遗存的明长城横亘于古浪大地,雄风犹在。2009年,笔者参加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古浪明长城进行了调查,现就古浪明长城现状与保护情况做一探讨 一、古浪明长城修筑概况 明代长城也叫边墙。古浪县境内有三道边墙通过,现存150.8公里,敌台烽燧103座。一是黑松驿到泗水边墙,即凉庄长城,俗称旧边,大体为南北向,在国道312线附近,修筑于弘治、正德时期。二是胡家边,大体为东西向,环绕土门堡,修筑于嘉靖时期。三是泗水至大岭长城,俗称新边,大体为东西向,在省道308线附近,修筑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 明长城修筑方式,一般为遇山削崖、遇沙卤挑壕、平地起墙。根据现在古浪当地的夯筑墙体方式,可以还原明长城修筑方式。修筑时,首先筑墙用土进行处理,按选土、过筛、加湿、闷发程序进行。其次,用两块大小一致的木板,按墙体宽度,在墙体两侧固定,木板间穿三四道绳索再加固。然后在木板间填入湿土,进行夯筑。为了坚固,夯筑时往往使用小型石杵。从墙体中出土的石杵,白砂石质,上下平面为圆形,高20厘米,上面直径20厘米,底径12厘米,上大下小,上面有凿孔,孔径5厘米,用以安装木柄。夯筑墙体,视宽度安排夯手人数。如用6尺长的墙板,夯筑1丈宽的墙基,安排三列夯手,每列两人,沿墙体方向,从中间向两侧密集夯实。夯杵所到之处,不能有“虚窝”出现。如此反复。一层板夯筑结束,上加一层,逐层夯筑。在不同部位,使用的木板高度也不一致。为了坚固,在墙基部分,木板窄低,在墙体中间和顶部,木板较高。有时在夯筑墙基时,使用木椽代替木板,也是为了达到坚固的目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夯土层,墙基较薄,墙体中间和顶部夯土层较厚 二、古浪明长城保存环境 (一)自然环境 古浪属欧亚大陆内陆腹地,介于北纬37°09′,东经102°38′至103°54′之间。南面是祁连山支脉乌鞘岭、毛毛山,北面是腾格里沙漠,中间是绿洲平原,地势南高北低,处于祁连加里东板块缝合线一带。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和青藏高原气候综合特点。四季分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平均降水量360.7毫米,山区年平均蒸发量2807毫米,山区年平均蒸发量1777毫米 (二)人文环境 古浪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县内分布有马家窑马场、半山等类型文化,以及齐家文化、沙井文化等。周秦以降,先后有匈奴、吐蕃、突厥、党项、鞑靼等游牧民族驻牧。修筑长城,是中原王朝御防游牧民族入侵的有效方式。明代修筑长城就是为了御防河套、松山蒙古部落入侵。现在,长城沿线有许多村庄,大多地段人口密集,公路、铁路、水渠穿越长城。人类活动对长城破坏较大 三、破坏明长城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由于古浪处于祁连加里东板块缝合线一带,历代地震对夯土筑造的长城形成破坏。酥碱、潮湿,以及乌鸦、老鼠、虫子等动物掏蚀墙体,墙体上生长植物等因素,都对墙体形成潜在危害,加之风吹雨蚀、昼夜温差等影响,久而久之,小患积大患,导致墙体形成片状剥蚀、冲沟、裂隙、坍塌凹进、掏蚀等病害,最终垮塌 (二)人为因素 相对于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对长城的破坏要大得多。建国后,由于人口发展较快,原有土地无法满足生存需要。许多地方拆除长城,平整土地。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一些农民认识不到长城的重要价值,或铲削墙土,当作肥料;或在墙体上掏挖洞口,开辟便道;或靠长城墙体开荒种田,引水灌溉,种植作物;或依墙体修建猪羊圈舍,对长城形成致命危害。当时一些单位,为了图省事,道路随意穿越长城。后来,随着《文物保护法》《长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长城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多单位和个人都认识到长城的重要价值,破坏长城的行为逐渐减少,破坏案例不断降低 四、明长城墙体维修工艺 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古浪县实施了泗水段明长城抢险加固工程,取得了良好的保护效果。主要是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遵循了合理的维修程序,采取了科学的墙体维修工艺。维修过程,按照勘察―维修―完善的程序进行 (一)时间选择 施工时间选择在气候温和适宜的3~10月,每天避开上午11时至下午3时的高温期。这一时间段有利于维修后土壤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