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磁控溅射法沉积ITO薄膜的工艺参数研究.doc
磁控溅射法沉积ITO薄膜的工艺参数研究
【摘 要】 本文通过磁控溅射法沉积ITO薄膜,并通过控制溅射功率,含氧量,压强的方法制备ITO薄膜。根据薄膜透过率,载流子迁移率,薄膜电阻率,载流子浓度所需的霍尔效率等来综合判断制备的薄膜的优劣,从而得出磁控溅射法制备ITO薄膜的适宜参数值。
【关键词】 磁控溅射法 ITO薄膜 工艺参数 适宜条件
ITO薄膜作为一种新型半导体材料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各国对其生产工艺和产品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但我们国家关键的镀膜工艺与先进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提高ITO薄膜的制作工艺,需要确定其适宜的各项参数。本项目通过制作的ITO薄膜的性质来确定其适宜的各项参数,具有实际意义。
1 实验方法与过程
实验材料与仪器:1cm*1cm的石英玻璃、JPGF-400磁控溅射仪
(1)按照规定流程启动总电源,然后在大气状态下将溅射室泵抽至真空状态。待到以上步骤完成,然后将清洗好的样品放入衬底托内,将其放入样品转台内,然后再将溅射室上盖落下。控制实验环境完成对衬底的溅射后,便可停止溅射镀膜,并且取出样品。最后关机,关闭电源即可。
(2)由于衬底材料为石英玻璃,其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因此实验温度可以适当增高温度;
(3)控制含氧量范围在1-1/40,压强在1.0pa的条件下,溅射功率分别为30W,50W,70W,90W,110W,130W,150W。得到7个ITO薄膜,利用同实验一的方法,找到一个较好的功率范围;
(4)控制功率80W,压强在0.8pa、1.0pa、1.5pa、2.0pa的条件下,含氧量分别在1-1/40的范围内,得到3个ITO薄膜,利用同(3)的方法,找到一个较好的压强范围;
2 实验结果
实验所得数据表格:
3 结语
(1)在室温条件下,溅射功率为80W的条件下,电阻率在压强为0.8pa和3.0pa附近时最小,迁移率在压强为3.0pa附近最大,载流子浓度在压强为0.8pa和3.0pa附近时最大;
(2)在室温条件下,压强为2.0pa时薄膜的透过率最佳。当压强为0.8pa、1.0pa、1.5pa、2.0pa时,波长为400 nm到800 nm的实验中的薄膜透过率平均值分别为84.3284、85.6334、83.7893、91.3351;
(3)在室温条件下,压强为1.0pa的条件下,电阻率在溅射功率为150W附近时最小,迁移率在溅射功率为150W附近时最大,载流子浓度在溅射功率为300W时最大。
(4)由上可以总结到:在Ar/O2=60/0.5时,薄膜透过率最高。
参考文献:
[1]蔡琪,曹春斌,江锡顺,等.ITO薄膜的微结构表征及其组分特征[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07,27(3):195-199.
[2]马卫红,蔡长龙.磁控溅射制备ITO薄膜光电性能的研究.真空,2011,6:18-20.
[3]朱葛俊,张波,徐良.磁控溅射Zr掺杂ITO薄膜在3种模拟腐蚀环境中的电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材料保护》,2012,6:32-3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