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名人堂——成功集团主席陈志远.docVIP

华商名人堂——成功集团主席陈志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商名人堂——成功集团主席陈志远

· 陈志远 “不专注”的百亿先生 来源:华商韬略编委会 作者:陈光 作为大马排名前三的集团化企业,成功集团究竟涉足多少领域,可能陈志远本人也说不清。这个庞然 大物拥有 150 家子公司,其中 13 家子公司分别在英国、新加坡、加拿大、香港、美国、菲律宾及马来 西亚等地上市。其每年的营业收入超过 200 亿人民币。 陈志远说自己在品牌塑造上并不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因为他从来没有专注于某个行业。但论做事的专 注度,陈志远绝对是标杆性人物。成功集团今天的一切,都源自 21 岁的陈志远,那个异想天开的决定, 以及随后 7 年间的坚持不懈。 给麦当劳写了 7 年信 经营企业逾 40 年的陈志远,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媒体的关注。2012 年,他决定放下重担,将企业交 付给下一代经营,随后,他便捐出了 6 亿林吉特(马来西亚货币,约合 12 亿人民币)的资产,并且承诺 每年捐出 3000 万左右林吉特用于慈善事业。这一行为让他成为《福布斯》的亚洲慈善英雄之一。 随后,2013 年的生日当天,刘德华前来祝贺并且领唱生日歌。香港娱乐媒体随后挖掘双方关系,才知 晓陈志远原来是刘德华妻子朱丽倩的舅舅。 再之后,2013 年的 8 月 23 日,陈志远的球队卡迪夫城坐镇主场 3 比 2 战胜了豪门俱乐部曼彻斯特城 队。其中卡迪夫城首发球员总身价是 1300 万英镑,对手十一人的总身价则高达 2.2 亿英镑。 从慈善、娱乐到体育,陈志远迅速扬名。期间,因为他并不懂足球,在运营球队的过程中闹出了不少 乌龙,使得外界对其评价毁誉参半。 对于外界的声音,陈志远并不是很关注。如果在意别人之于自己的看法,他或许没法创下 16 亿美元的 身家。因为他的首桶金,便是在嘲讽与质疑中诞生的。 1 · 陈志远 1952 年,陈志远出生于马来西亚峇株巴辖的一个商人家庭,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学业成绩出众的他 计划在高中毕业后出国留学攻读律师学位,但是这一切并没能成行。 17 岁那年,父亲的生意遭遇滑铁卢,负债累累,家庭经济状态一落千丈,甚至无力负担学费,陈志远 不得不辍学工作,减轻家庭的负担。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首都吉隆坡的一家银行打工,收入十分微薄,租房、搭车之外,所留甚少,生 活捉襟见肘。直面生活的压力,陈志远立志要赚很多的钱。 他是一个很会观察和思考的人。银行每天人来人往进行存汇业务,陈志远和这些人交流,知晓了其中 许多都是做小生意的。 “我有时候会想,我比他们聪明,为什么他们那么有钱?所以我决定,等我有了积蓄,一定要做生意。 当然,我也知道,他们都非常刻苦耐劳。”陈志远回忆说。 陈志远和家人 为了积攒资金,银行工作之余,他又开始兼职销售人寿保险。每天下班之后,他便出入吉隆坡的大街 小巷,挨家挨户推销保险。这种上门式的推销工作,无疑面临很多失败和白眼,但是回忆起来,陈志 远并不记得那些阻力,他只记得,只要努力寻找客户,就会有人买,就能积少成多。 推销保险的经历,让他学会了如何说服客户,如何了解人们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如何淡化压力,始 终保持决心。 很快,他在业内如鱼得水,兼职所得已经超过了银行的工作。于是他辞去原职,全职投入保险业务,1 年后,他便升任为销售主管。 有了一定的积蓄,陈志远立刻着手经营自己的生意,他先是在吉隆坡开设了汽车修理行,紧接着顺着 这条线从事一些机械出口的贸易。 2 · 陈志远 生活不再艰难,但离陈志远的期望还有很大距离。在吉隆坡,他仍然是“Mr Nobody”,是一个微不足 道的小人物。每一天,他都全力寻找那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1973 年,一本杂志给了他这个机会。 陈志远至今仍记得这本售价 3 林吉特(约合 6 人民币)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包括那篇名为《汉堡 王国》的报道。这篇报道讲述了麦当劳快餐连锁店的故事。 陈志远一口气将故事读完,并且马上想到,马来西亚已经有了肯德基,经营业绩很不错,那么麦当劳 在这里也一定可以成功。 于是,21 岁的陈志远开始给麦当劳总部写信,希望引进这一品牌,并且获得其特许经营权。然而事与 愿违,麦当劳当时的规划版图里并没有马来西亚,这家美国公司没有计划将业务拓展过来,自然一口 回绝了陈志远的要求。 大多数情况下,事件应该在这里戛然而止。但是麦当劳万万没想到,这个东南亚的小伙子,不间断得 写了 7 年的信。每个礼拜,陈志远都会统计马来西亚市场的相关资料,并且寄到美国总部,他始终强 调这个市场的潜力,希冀于能够打动对方。 他成了麦当劳总部人人皆知的“明星”,以及茶余饭后的谈资。他的请求仍然没被接纳,但是陈志远已 经赢得了对方的尊重。 1979 年,麦当劳在新加坡开业。对方邀请陈志远前来参加,他也是受邀人员中唯一的马来西亚人。 隔年,麦当劳来到马来西亚寻找合作伙伴,竞争者蜂拥而至,其中不乏有财力和快餐经营经验的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