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疯子”痴迷“打老鼠”曾专门研究南充耗子.docxVIP

“学术疯子”痴迷“打老鼠”曾专门研究南充耗子.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术疯子”痴迷“打老鼠”曾专门研究南充耗子

编者按:本文原载四川省南充市南充晚报,现编辑如下,仅供学习交流,如需用于它途,请自行咨询南充晚报。 南充晚报2013年7月1日 特稿.连载 “学术疯子”痴迷“打老鼠” 曾专门研究南充耗子 在很多人看来,廖文波是个不折不扣的“学术疯子”,为了从事小型兽类群落研究,廖文波常年出入深山老林“打老鼠”,曾在一年时间内,用完9000多个老鼠夹,“打”了800多只老鼠;他曾只身一人到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的老君山自然保护区,与一名英国人合作拍下第一张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四川山鹧鸪的夜栖照片…… 6月30日,廖文波已经前往芬兰,展开他的赫尔辛基大学(芬兰最高学府)公派访问学者之旅。 记者 吴娇 不知不觉已是凌晨,廖文波伸了个懒腰,看着旁边已熟睡的妻子,关上了电脑。 才读完的学术文献——《两栖动物的婚配制度与精子竞争》的内容不断在脑海里翻涌,让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廖文波是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名研究员。虽然现在很少再到野外展开科学考察,但在10年前开始科考生涯后,他的心,就再也没有收回来过。 【一生难忘】 唐家河科考 两条剧毒蛇游移而来 今年的廖文波33岁。他曾用一年时间成为副研究员,两年时间转正。这在别人需要7年时间的历程,他在短短三年内全部完成。6月29日上午,走进廖文波的科研室,重重叠叠摆放的一柜子草帽很是吸引眼球。他笑笑说,这都是学生野外科考用的。草帽不仅可以防紫外线直射,还有“保护色”的作用。 虽然现在自己的专业学术领域小有所成,但谈起10年前步入学术研究行业,廖文波感慨颇多。他说,2003年初,在跟着西华师范大学胡锦矗教授一起做研究时,他被师兄周友兵叫去做小灰山椒鸟繁殖生态研究。 于是,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7点钟,在西华师范大学的校园中,总会看到一名男子呆呆地站在一棵树下,举着望远镜,观察树枝上的一个小灰山椒鸟巢穴。 2003年7月,他跟着胡锦矗教授前去唐家河国家级保护区做资源科学考察,开始了他的“打老鼠”生涯。作为遂宁人,廖文波说话很是直接,除了一些必需的专业术语外,与人聊起天来,他都尽量深入浅出,所以,他称采集老鼠标本的行为叫“打老鼠”。 因将帐篷扎在唐家河海拔1400米处,所以尽管是7月,但天气并不炎热。他们一行二十余人住在一个大帐篷里,大家彼此照应,让廖文波没有想到的是,一次,他们去附近的高山草甸里做调查,一场暴雨不仅将所有带去的干粮、衣物、帐篷全部淋湿,帐篷、睡袋都差点儿被冲走。 在向当地村民求助,生活勉强安定下来后,他们又重新安营扎寨,继续各自的研究。直到两条菜花原矛头蝮蛇吐着信子从灌木丛中游移而来,让廖文波彻底认识了野外科考的艰苦。据他回忆,那是两条一米多长、甘蔗粗细的剧毒蛇。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行,廖文波等人在当地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扭角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绿尾虹雉、红腹锦鸡。“打老鼠”让他“收获颇丰”,进一步坚定了他研究鼠类的决心。 【翻山越岭】 每次都随身携带数百个老鼠夹 回到南充后,他开始了小型兽类群落研究。说来不信,一年时间内,为了研究南充老鼠的种类、数量,廖文波用了9000多个老鼠夹,“打”了800多只老鼠。2003年9月到2004年底的每个下午,廖文波奔跑在西山、各大院校、城郊农田等地,随身携带数百个老鼠夹,将其一一放置稳妥并在第二天一早再收回来。 一开始,他还带着些同伴前去,后来他发现因部分同伴心不在焉经常忘记老鼠夹的具体放置地点,而丢失了不少。他便经常只身一人前去放老鼠夹,收老鼠夹。 夏天,南充的雨总是一阵接着一阵,有过敏性鼻炎的廖文波淋雨之后,鼻涕总是流个不停。他却始终没有终止过“打老鼠”行为,更没有放弃过研究南充老鼠的想法。 那时候的他,在很多人眼里都如同疯子般,爱着老鼠。更难忘他一人蹲在厕所解剖一堆老鼠尸体的场景。 廖文波说,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南充的短尾鼩(qú)居多,也就是本地人所说的山耗子。他采集回去的标本,有700多只都是短尾鼩。 为了作进一步研究分析,又为了不影响其他人,他常常一个人蹲在厕所里解剖老鼠,剥皮、取肠等。廖文波说,当你爱上一项研究时,哪怕面前的生物再恶心,你看到的也只是它所现出来的学术内涵。 通过大量的采集标本、解剖分析,廖文波有关鼠类的学术论文在全国核心期刊《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四川动物》等相继发表。 【激动人心】 拍下第一张四川山鹧鸪夜栖照片 后来,为了研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四川山鹧鸪的夜栖行为,他又只身一人来到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的老君山自然保护区。 每当夜幕降临,他便打着手电筒,来到深山老林中寻找山鹧鸪。发现它们的踪影后,他便对其夜栖环境、休眠特征等展开详细观察,并与英国人Simmon(西蒙)一道,拍下了第一张四川山鹧鸪的夜栖照片。 廖文波说,因一个人身处深山老林,不仅要忍受艰苦的生存环境,无尽的孤独感更是他需要挑战的难题。所以,当在森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