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魅力感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pdf

人格魅力感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格魅力感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pdf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德育论衡 总第551期 人格魅力感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 范绪枝 余国政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格魅力感化”是教育者以自身的综合品德与真挚情感为依托而进行的 独特教育方式,在受教育者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格魅力感化通过 实现“四个统一”而作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故而人格魅力感化教育需遵循引导性、示范性、凝聚性、 渗透性、激励性、平等性六大基本原则。“人格魅力感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践路径可从 道德人格、职业人格、学术人格、宽容人格、进取人格、审美人格等六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人格魅力;感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应用路径 作者简介:范绪枝,湖北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思想 政治教育;余国政,湖北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湖北 黄石 435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感化教育研 究”(项目编号13YJA71005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7)04-0023-03 习近平在第三十个教师节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 2. 渊博的学识。渊博的知识是教育者人格魅力 代表座谈时明确指出,“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 的基础。在信息化时代,专家型或全能型的思想政 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人格魅力感化就是教育 治教育工作者凭借深厚的底蕴、丰富的知识与出众 者通过自身的品德和情感,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和对 的才华,在“95后”或“00后”(注:极少,尚未成为大学 学生的深切期望与真实的爱来对他人进行情境教育 生的主体)等这些“新新人类”带有审美倾向的评价 和陶冶。[1](P104)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成为教育学生的一 中更容易迸发力量,引起师生共鸣共识。 种载体性手段,教师不使用物质工具直接作用于劳动 3. 全面的能力。立体化多元型的本领是衡量思 对象,不靠权威、用说教、提要求、抽教鞭来教育学生, 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人格魅力的重要标尺。具有过硬 而是以自己的优良品德与高尚人格来潜移默化地陶 的教学能力、动态的管理能力、随和的沟通能力、专 冶学生情操,规范学生行为并引导学生积极地思想转 业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更容易使学生产生 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灵性而鲜明的生命活力。 “向师性”,架起联结心理与行为之间的桥梁。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人格魅力的相关 4. 民主的意识。民主的意识使现代思想政治教 要素 育工作者人格魅力的内涵与外延有了更深层次的提 习近平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 升。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维护学生的尊 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展现了教师 严与保护学生的隐私,平易宽厚的气度及教学相长 魅力的共性,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其人 的谦虚品格,都能发展成独特的向心力与号召力。 格魅力外延展现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笔者认 5. 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工 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人格魅力密切相关的 作者人格魅力的重要元素,一位富有人格魅力的教 要素如下。 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崇尚真知、捍 1. 高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