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制中医眼科学——风牵偏视.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制中医眼科学——风牵偏视

风 牵 偏 视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眼科教研室 彭耀崧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风牵偏视的病因、症状、治疗要点。 概述 病名含义 具有眼珠突然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等临床特点,且多因风邪而起,故称风牵偏视。 《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 神珠将反 瞳神反背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麻痹性斜视 有关斜视的几个概念 双眼单视: 当注视目标时,视觉冲动通过每眼的视觉传导系统,传导到大脑皮质后,在视中枢融合成为一个单一的物象,称为双眼单视。 双眼单视的条件: 1.共同视觉方向 2.视网膜对应点 两眼12条眼外肌间力量的平衡及密切合作是维持双眼运动,协调并保持双眼单视的必要条件。 斜视 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时,视轴呈分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 分: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 共同性斜视 为两眼不能同时注视一目标,眼位呈偏斜状态,但各注视方位斜视度并无明显改变。以水平斜视为多见。 分: 调节性内斜视 共同性内斜视 非调节性内斜视 共同性外斜视 调节性内斜视 麻痹性斜视 六条眼外肌处于一定平衡状态以维持眼球的正常眼位。 若一条或几条眼外肌发生麻痹,眼球向麻痹肌作用相反方向偏位,称为麻痹性斜视。 历史沿革? 《灵枢·大惑论》谓邪中于项,乘虚入脑,引目系急,以至目眩睛斜,视歧而见一物为两物。 《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谓:“人脏腑虚而风邪入目,瞳子被风所射,睛不正则偏视”。 历史沿革(续) 《太平圣惠方·治坠睛诸方》说:“夫坠睛眼者,有眼中贼风所吹故也。风寒入贯瞳人,攻于眼带,则瞳人牵拽向下,名曰坠睛也”。 《证治准绳·杂病》说:“目珠不正,人虽要转而目珠不能转,乃风热攻脑,筋络被其牵缩紧急,吊偏珠子,是以不能运转……。血分有滞者,目亦赤痛;失治者,有反背之患”。 病因病机 “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 正气不足,卫外失固 阴血亏少,络脉空虚 ---风中经络 脾湿生痰,复感风邪 阴虚阳亢,风动夹痰 ---风痰阻络 中风后遗,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头面外伤,经络受损——瘀血停滞 西医学的病因 先天性 眼外肌的先天发育异常 后天性 1、周围神经麻痹 2、细菌的毒素所致的神经炎症 3、肿瘤 4、脑血管疾病 5、眶及脑部外伤 6、外来的毒物损害支配眼外肌的神经 临床表现 1、眼球运动受限 2、复视 3、全身症状 眩晕、恶心、步态不稳等。 4、代偿性头位 5、斜视 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 六对主要配偶肌在眼球向六个注视方向共同运动时,各眼外肌最大作用方面示意图 两眼视网膜对应点 同侧性与交叉性复视 右眼内直肌麻痹时的代偿头位 右眼下斜肌麻痹时的代偿头位 测定斜视角的方法 角膜光点反映法 (最常用 简便易行) 方法:检查者与病人相对而坐,嘱病人注视眼前30cm处的灯光,观察两眼角膜上光点的位置。 结果: 斜视眼角膜上反光点的位置相当于瞳孔缘,斜视度为10--15o; 位于角膜缘处为45o; 位于瞳孔缘与角膜缘之间为25--30o 。 三棱镜遮盖法 Maddox杆法 同视机等 麻痹性斜视与共同性斜视的鉴别 辨证论治 多与痰阻、气滞、血瘀等有关 治疗:祛邪通络,使气血运行复常 辨证论治——内治 卫外不固,风邪中络: 黑睛猝然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多兼有恶寒发热、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等 治则:疏风通络 方药:小续命汤加减 内治(续) 肝血不足,风中脉络: 眼症同上。面色无华,平素头晕耳鸣,舌淡脉细。 治则:养血祛风 方药:养血当归地黄汤 (当归 熟地 芍药 川芎 藁本 防风 白芷 细辛) 内治(续) 脾虚湿盛,风痰阻络: 眼症同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