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珍稀食用菌代用料栽培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珍稀食用菌代用料栽培技术

珍稀食用菌代用料栽培技术 一、增产增效简况:技术是利用山区丰富的松、杉、桉木屑及毛竹屑、菌草等替代阔叶树木材栽培珍稀食用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菇农收入,缓解“菌林”矛盾,促进我省食用菌生产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 二、技术要点 ??? 不同的代用料适宜栽培的珍稀食用菌有所不同。松、杉、桉树屑、毛竹屑、梨枝条等主要用于栽培木生型珍稀食用菌,如杏鲍菇、香魏蘑、阿魏蘑、茶薪菇、真姬菇等;菌草既可用于栽培草生型珍稀食用菌,如姬松茸、金福菇、荆西口蘑、鸡腿蘑、大球盖菇等,也可用于栽培木生型食用菌。 ??? 1、松、杉、桉树木屑堆积发酵技术处理 ??? 将从木材加工厂收集来的新鲜松、杉、桉树木屑或利用松、杉、桉树枝桠材加工的新鲜木屑晒干,撒上0.8%—1%石灰粉拌匀,并将木屑淋湿透水堆起来(堆积在露天场地上),堆高1.2~1.5米,堆宽1.5~1.7米,然后将堆后的松、杉、桉树木屑覆盖上草帘让其日晒雨淋堆积发酵3~5个月,期间翻堆1~2次。在拌料前10天在堆积发酵的松、杉、桉树木屑中加入0.1%尿素水溶液和1%过钙水溶液再堆积发酵3-5天,然后充分晒干使用。 ??? 2、品种选择与栽培季节安排 ??? 不同的珍稀食用菌品种有其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各地应根据生产需要、市场需求和当地具体气候情况选择适宜栽培品种,安排栽培季节。以杏鲍菇为例,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2-26℃,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10-18℃,菌龄30-40天,以尤溪县540米海拔为栽培区计算得出,出菇安全期在10月上旬-翌年4月底,最适期10月下旬-翌年4月底,因此,制袋接种期宜在9月上旬-10月底,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区制袋接种期分别提早和推迟10—15天。 ??? 3、代用料高产优质培养基配方 ??? 在多年的试验、示范和实践的基础上,各种代用料推荐以下通用配方供参考: ①松木屑配方:松木屑39%、棉籽壳32.9%或菌草粉32.9%、麦皮25%、蔗糖1%、轻质碳酸钙1%、过磷酸钙1%、尿素0.1%(尿素和过磷酸钙提前10天掺入木屑中堆沤,不宜在拌料时与石灰混合使用,下同);含水量62%~65%;pH值7—7.5。 ②杉木屑配方:杉木屑39%、棉籽壳32.9%或菌草粉32.9%、麦皮25%、蔗糖1%、轻质碳酸钙1%、过磷酸钙1%、尿素0.1%;含水量62%~65%;pH值7—7.5。 ③毛竹屑配方:毛竹屑41%、棉籽壳35%、麦皮22.5%、轻质碳酸钙1.5%;含水量62%~65%;pH值6—6.5。 ④桉树屑配方:桉树屑39%、棉籽壳32.9%或菌草粉32.9%、麦皮25%、蔗糖1%、轻质碳酸钙1%、过磷酸钙1%、尿素0.1%;含水量62%~65%;pH值7—7.5。 ⑤梨枝条屑配方:梨枝条屑45%、棉籽壳33%、麦皮15%、玉米粉6%、轻质碳酸钙1%;含水量62%~65%;pH值7—7.5。 ⑥菌草粉配方:菌草粉45%、松或杉或杂木屑32%、麦皮23%、蔗糖1%、轻质碳酸钙1%、过磷酸钙1%;含水量62%~65%;pH值7—7.5。 ??? 4、栽培菌袋制作、拌料、装袋 ??? 菌袋选用长35~38cm×宽17~18cm×厚0.04~0.045cm的高压聚丙烯或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0.35~0.45kg,湿料重0.9—1.0 kg左右。拌料要均匀,和水要和细。装料要装紧,料袋中间要打一中心穴。 ??? 5、菌袋灭菌、接种 ??? 为使灭菌彻底,提高珍稀食用菌制袋成品率,建议使用蒸气热能灶和使用灭菌框装袋灭菌,减少因锅水灶造成的靠锅面的一些菌袋吸水量大和菌袋多次搬动造成的破袋与从袋口或从破袋口中吸进空气中杂菌造成的污染。常压灭菌温度上升至100℃保持12~14小时(3000袋),待料袋冷却至28℃后在接种箱或无菌室内接种,接种时应将小部分菌种接入装袋时打的孔洞内,大部分留在料表面,可加速发菌和菌丝封面。每750毫升宽口瓶菌种接35-45袋。 ??? 6、栽培袋菌丝培养、出菇管理、采收 ??? 培养室温度一般控制在20-26℃之间,遮光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温度低时菌袋可排紧密些以利增温,温度高时菌袋要排稀疏些以利散热。温度高于27℃要加大通风量,防止高温烧菌。污染袋要及时剔除处理,一般培养30~40天可长满菌袋。菌丝满袋5~7天短菌龄的珍稀食用菌,如杏鲍菇、香魏蘑、姬菇等就可把菌袋移入消毒过的出菇室,给予适当的散射光刺激,室温维持在10~20℃,经过一周时间的催蕾即有原基形成。但菌龄较长的珍稀食用菌,如白灵菇、滑菇、真姬菇等一定要菌丝培养至生理成熟时催蕾出菇。为减少开袋催蕾出菇造成的培养基污染,除为了赶时间出菇用遮盖无纺布喷雾水保湿催蕾出菇外,一般应待菇蕾长至2~3cm时才开袋保湿出菇,否则,若遇温度高、湿度大、通风不良,培养基将有可能大面积发生绿霉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