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直肠癌筛查最新研究动态
结直肠癌筛查最新研究动态
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于美国当地时间5月19日,在海滨城市圣迭戈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此次会议吸引到超过1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生和学者。与历届DDW一样,结直肠癌筛查仍是本次会议的热点话题之一。此外,有关结直肠癌发病高危因素,如肥胖与肿瘤的发生等也有相关专题报告。这些专题会议和最新研究结果的公布,拓展了参会者对相关领域的认识,并令参会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到该领域的最新观念和进展情况,以下对结直肠癌筛查的最新动态作一简要综述。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三个?“是与非”
错误说法一?被筛查人群中的结直肠癌检出率高于未被筛查人群。这种说法错误的原因是,筛查的目的是预防肿瘤发生,降低发病率,而不是发现更多肿瘤。
错误说法二?与因出现症状而被检出肿瘤的患者相比,被筛查出的结直肠癌患者,其5年生存率明显较高。这种说法错误的原因是,5年生存率与肿瘤诊断时间明确相关,筛查与出现症状后的及时诊断,均可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正确说法?随机、对照大规模研究发现,正确的筛查方案与不筛查相比,可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目前认为,结直肠癌筛查旨在发现癌前病变,而不是发现结直肠癌。经及时治疗后,结直肠癌发生率可下降。
结直肠癌筛查的主要目的是采用安全、有效、经济、易于接受的方法筛查癌前病变(例如息肉和早期肿瘤等)。
截至目前,结直肠癌筛查已使肿瘤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下降。最近研究数据显示,筛查可使结直肠癌病死率从2例/千人降至1.6例/千人,5年生存率从68%升至99%。
制定个体化筛查方案的必要性
美国学者认为,近年来美国结直肠癌筛查存在过度和不足问题。结直肠癌的发生一方面与遗传有关,但更多的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临床医生应针对不同个体确定筛查方案,使每位患者均可从筛查中获得最大效益。
在目前筛查方案中,大便潜血检测、结肠镜、结肠CT检查等和每次检查时间均是固定的,但却没有考虑到不同个体的生活方式不同。如果一个人同时具备吸烟、肥胖和缺乏运动三种因素,则其发生结肠癌的风险大于有家族史者。
目前有多种评估结直肠癌发生高危因素的问卷,包括哈佛模型(Harvard?Model)、美国国家癌症中心危险模型(NCI?risk?Model)等。有学者提出,应在高危因素分析基础上确定筛查方案。目前限制高危因素分析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统一的体系、费时及不能达成共识等。上述问题应成为今后筛查的研究方向。
盘点结直肠癌筛查手段
大便潜血检测?大便潜血检测是结直肠癌筛查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大便潜血免疫法的检测效果显著优于化学法。研究显示,每年1次大便潜血免疫法检测可使结直肠癌病死率降低15%。
大便生物标志物检测?大便DNA检测已在结直肠癌筛查中应用了近20年。此后也有其他生物标志物检测手段相继问世,例如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Kras检测,以及在本世纪提出的APC、Kras、p53、长片段DNA检测敏感性已达52%,明显高于大便潜血的敏感性(15%)。研究者认为,大便的DNA检测,除了需要针对肿瘤进行检测外,还应针对腺瘤样病变进行检测。
结肠腺瘤检测相关研究显示,?NDRG4、BMP3、波形蛋白(vimentin)和TFP12这4个基因的甲基化、K-染色,以及信号增强过程中的QuARTs基因检测,对息肉的检出率较高,而且其检出特异性与息肉大小相关,与息肉发生部位无关。
今年2月,美国医疗健康研究与质量机构经过近20年的研究后提出,在一般危险人群的筛查中,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大便DNA检测有效,对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结肠镜?结肠镜是筛查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欧美国家已将结肠癌筛查纳入国家医保范围。为减少筛查费用,有关到底采用乙状结肠镜还是全结肠镜检查的问题,历来都是讨论焦点。
英国一项多中心、大规模研究对55~64岁人群进行了分析。随访11.2年后研究者提出,如果乙状结肠镜发现≥1?cm的息肉、3个以上的腺瘤、息肉有绒毛样成分或有不典型增生,则应进行全结肠镜检查。该研究显示,最终有5%的受访者在接受乙状结肠镜检查后,接受了全结肠镜检查。该筛查策略使左半结肠癌的发病率降低了36%,并使死亡率下降了31%。
当前研究表明,与普通结肠镜相比,窄带成像(NBI)和自体荧光成像(AFI)结肠镜在筛查中并无显著优势,但广角内镜有一定优势;色素内镜对发现特殊类型的息肉,如锯齿样息肉和侧向生长的息肉有一定意义。“第三只眼”反转内镜和共聚焦内镜的临床意义目前正在被研究中。
结肠胶囊内镜?近来有关胶囊内镜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作用有较多研究。肠道准备情况和胶囊电池维持时间是检查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胶囊结肠镜检出≥6?mm息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和64%,对≥19?mm息肉的检出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和95%。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