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判断一个人有没有说谎
如何判断一个人有没有说谎
——由《lie to me》到测谎技巧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刘菲
关键词:测谎;情绪;表情;激素调节
当八点档电视剧里男女主角正在相拥而泣、生离死别,你也许突然发现女主角某个神情
很诡异,于是你说“这个女人是敌人的卧底” ;当克林顿面对各大媒体的记者有关莱温斯基的
提问时,尽管他信誓旦旦的说“我和那个女人没有关系”,我们还是能从微妙的细节中发现他
在撒谎;当一个杀死丈夫的妻子在警察通知她丈夫的死讯时,故意表现出的惊讶和悲伤,往
往很容易被识破;而且我们常常发现,那些直视你眼睛、和你进行更多眼神交流的人常常都
是在撒谎……
美国福克斯公司制作的有关测谎题材的电视剧《lie to me》一经播出,便风靡全球。不
难发现:我们渴求一种真实,一种信任,却在不断被欺骗中发现身边都是谎言。
无论是刑侦审讯还是日常生活,人们都渴望自己拥有测谎能力,来保障自己的利益。
1.说谎者的生理变化
现代科学证实,人在说谎时生理上的确发生着一些变化,有一些肉眼可以观察到,如出
现抓耳挠腮、腿脚抖动等一系列不自然的动作。还有一些不易察觉的生理变化,如:呼吸速
率和血容量异常,出现呼吸抑制和屏息;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血输出量增加及成分变化,
导致面部、颈部皮肤明显苍白或发红;皮下汗腺分泌增加,导致皮肤出汗,双眼之间或上嘴
唇首先出汗,手指和手掌出汗尤其明显;眼睛瞳孔放大;胃收缩,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嘴、
舌、唇干燥;肌肉紧张、颤抖,导致说话结巴。这些生理参量由于受植物神经系统支配,所
以一般不受人的意识控制,而是自主的运动,在外界刺激下出现的一系列条件反射现象。
1.1 情绪变化
1.1.1 情绪的神经化学调节 从进化论的观点,可以把情绪看为有机体为适应生存而衍生
的一种心理力量或者能量。这种力量或者能量发生并储存在脑中,体现在动物的本能行为和
人类的情绪中。他们的发生机制可能包含着脑内皮层下各个神经环路的各种化学活动。细胞
神经化学的发展,使我们对情绪体验有了更深的认识。
神经化学物质在神经细胞中起着传导作用,对来自内外环境的干扰提供维持生命和体内
平衡的警觉参照点。神经化学物质存在的证据提示,基本情绪是由长期持续的神经环路执行
系统所导致的,而脑内广大范围区域神经环路的活动是由这些化学物质广泛分布的效应所控
制的。
各种神经化学物质对情绪的影响不同,参见表 1 哺乳类动物基本情绪的神经化学因素。
表 1 哺乳类动物基本情绪的神经化学因素
基本情绪系统 关键神经介质
寻找—期望 多巴胺(+ ),神经降压肽(+ ),谷氨酰胺(+ )
愤怒 去甲肾上腺素(+ ),谷氨酰胺(+ )
恐惧焦虑 促皮质激素释放因子,谷氨酰胺(+ )
性欲 增压素,催产素
恐怖 类鸦片(— ),催产素(— ),谷氨酰胺(+ )
快乐 乙酰胆碱(+ ),类鸦片(+\— )
1
1.1.2 情绪的内在体验和外显表情
情绪体验与外显表情行为有准确无误的先天一致性。人类在后天习得对表情的修饰和掩
饰(Izard ,1987)。
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呱呱坠地的时候都是“表里如一” 的,然而在后天的观察、学习、模
仿中,逐渐开始隐藏真实的表情。调查显示,儿童从三四岁开始形成有意的掩盖抑制自己表
情的能力。
跨文化的研究证明,爪哇国的传统文化要求人尽量控制自己的表情。同样,中国传统的
儒家文化也讲究一个谦虚内敛、不苟言笑、喜怒不形于色。人们在克制情绪的同时也弱化了
生动的面部表情。于是,在 1998 年,由 Camras 和孟昭兰领导的跨文化表情研究显示:面
部行为上,美、日婴儿明显多于中国婴儿。
1.2 情绪的面部识别——表情
1.2.1 表情的微瞬性 Izard 指出,面部表情发生在微瞬之间。从刺激时间到体验产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