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问题干预1.pptVIP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行为问题干预1

儿童行为问题的处理策略 浙江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 心理科 李 荣 主任医师 学龄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 发脾气; 任性; 退缩、羞怯、不自信;不合群; 过分依赖,不愿意离开父母,甚至拒绝上幼儿园。 破坏-注意寻求行为 认知-行为家庭系统为框架 干预策略 症状评估-----行为功能分析; 从内部理解行为:危险因素,为什么有这样… 从外部理解行为:维持因素,环境的互动 发展的方向,综合干预 识别消极互动方式,建立积极的亲子情感互动 培养适应性行为如:训练儿童情感的表达 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行为功能分析一 发脾气行为界定 意愿达成受阻时,频繁、不恰当的愤怒爆发。 愤怒时,总是以破坏性的方式发泄。 (外在表现的共性) 常因情绪失控问题造成同伴间人际关系紧张。 (功能受到影响) 愤怒爆发和攻击行为下的潜在感受是抑郁、恐惧、委屈、焦虑或无安全感。 (外在行为下的内在情绪体验) 性情急躁,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 鞋子穿不上打鞋子;画画坏了,撕纸头,打自己头 把沙子弄到同学脸上后,同学哭了,去告老师,一着急,往自己头上撒沙子,发脾气.. 下棋输了,大发脾气….. 被家长批评责怪后,地上打滚…. 想要的东西一定要马上得到,不然就“大闹天宫”; 从内部理解人的行为(透视心理活动) 症状:意识层面(钩子) 症结:无意识层面(地雷) 顺藤摸瓜 创伤:愿望受挫, 内心的愿望周而复始地酿成失望-痛苦; 自卫策略:压抑愿望(没有愿望就没有痛苦),抱弹入内 自我中心、立即满足 18月前,尽可能在第一时间满足幼儿的需要,体验环境的安全与可信,建立儿童对世界的信任感。 2岁左右懂得“等一等”并不可怕,这是在获得坚实安全感,有了父母充足的爱的基础上。 4-5岁基本上不会因为等待而发脾气,有轮流、等待、分享的意识。 从3-4岁开始儿童学习做自己的情绪主人,而不是情绪的奴隶,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愤怒是一种正常情绪,如何宣泄是要学习的,伤害他人和伤害自己的发式为无效方式。 从外部(家庭、社会)理解“儿童的行为” 家长-儿童刺激-反应S-R行为模式 态度不肯定,不坚持,迁就---去权威 言语威胁---纸老虎 贿赂---要挟 贿赂---受骗感,愤怒对抗 打骂---自控力下降 后悔自责的话:(不带你来就好了)---自尊心受挫 从外部(家庭、社会)理解“儿童的行为” 家长-儿童刺激-反应S-R行为模式 不顺心-懊恼-发脾气(平静而耐受) 否认他的感受与想法(自我肯定,不焦躁) 认定只要自己的目的是好的,而不做任何方法上的调整,(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控制、威胁:大灰狼\打针\不要你了(安全感) 发脾气行为功能分析 频度 向谁 什么情况下S+ 最近一次 印象最深的一次 最最早的一次 不顺心,大发脾气; S:刚买的心爱的玩具乱了,大发脾气……. R1:道理讲得天衣无缝…….. 妥协,每一次都是爸爸有道理,无希望状态,心不甘….. 希望的表现:不介意,耐受,情绪稳定。 你是孩子的榜样!(你希望孩子有的,你得先有) 当他错怪你时,他的表现让你感到不舒服时,你的态度是不介意的耐受的。 对不起,请原谅。 孩子接受到的信息远远不只是你所讲的道理。 外在行为一定有一种互动(童年期)与之MATCH 从小受虐长大,成人后行为模式 施虐---受虐 惩罚的效用 奴役一部分儿童, 再将另外一部分儿童变成了造反派。 倾向报复,不同的方向。邀请孩子来反抗你。 暂时镇压了某些行为,但没有起到消除这种行为的功效。 为行为后果承担责任的能力下降,一旦未被发现,侥幸心理。 心理忽视 惩罚手段:让他失去最喜欢的东西,让他痛苦、难过,记住教训。 当表现有进步的时候,奖励最喜欢的东西,哪怕很晚了也做到。 多少次成功? 40% 。孩子总是央求:妈妈,不要,不要,我会….. 儿子说:对我又恨又爱! 担心60%的恨积压在孩子心里吗?破坏亲子关系的代价是巨大的。 婴儿式原欲自我 内心一直渴望从未被满足 带着恒久的受挫感,经历“被否认”满怀抱怨、憎恨 渴望拥有接纳感、害怕自己不受欢迎 行为治疗--- 改变僵化的刺激-反应行为模式 S刺激-R反应-C结果 行为是内在心理结构的外部呈现 每个人身上多一点刺激反应模式,通向想要得到的结果。 R1 S C R2、R3、 R4… 建立新的刺激-反应(S-R)模式 做作业不自觉, R1:强硬手段,如果不…就… (打、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