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向军事科研高地发起不懈的冲击
向军事科研高地发起不懈的冲击 200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空,一架架新型战机呼啸而过,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古都西安,白鹿原下,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教授黄长强,坐在电视机屏幕前,紧盯着飞机航迹。此时,他既兴奋,又冷静
兴奋,那是因为该新型战机挂载的精确制导训练弹,是由自己的科研团队研制而成,攻克了新型战机训练的难题
冷静,那是因为他深深地知道,在建设强大国防和世界一流空军的道路上,自己的责任还很重,路还很长
黄长强是首届全军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首批空军级专家,总参陆航武器装备首席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荣立二等功4次,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获“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和“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2010年,胡锦涛主席签署通令,为黄长强记一等功一次。今年,他又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让武装直升机成为真正的低空杀手
1993年,黄长强走上空军工程学院军械教研室主任的岗位。此时的军械教研室没有一项科研项目,更没有一笔科研经费。作为教研室主任的黄长强深知,军校教员的阵地不仅在三尺讲台,也在部队一线。于是,他果断地提出“以教学助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新思路,并向有关部门呈报,请求受领科研项目。但是,由于专业受限,加之对部队了解不足,10余份科研论证报告均石沉大海
痛定思痛,黄长强决定走出学院,走出白鹿原。他拿出自己多年的工资结余作路费,利用寒暑假寻访全军军械专业涉及的一线部队。经过一番调研,他敏感地意识到,武装直升机的武器装备亟待创新。为此,他带领教研室精心拟定了14个改装和研制项目,急赴陆航机关进行项目申请。陆航某机关人员一眼便相中其中提高射击精度的项目,并要求黄长强尽快提供详细的论证报告
不久后,他再次进京来到陆航机关,将一份详实的科研论证报告递了上去。有关领导阅后大喜,当即拍板,马上立项,并决定拨给他5万元作为启动经费。多年后,谈起此事,黄长强幽默地说,这是我们团队的“第一桶金”
拿到经费,黄长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2.5万为教研室买一台电脑和打印机,从而结束了因借别的单位计算机和打印机而不得不通宵使用的无奈历史
经过半年攻关,他和课题组的同志反复实验验证,终于找出了一个全新的设计思路,使该型武装直升机的火箭射击精度提高了28%,大大提升了国产武装直升机的战斗力
某型运输直升机,需要加装武器系统。而该系统不是简单的拼装,更要解决武器系统操作、机弹结合等一系列难题
空军某研究所作为牵头单位,把武器系统设计任务交给了黄长强团队。当时只有32岁的黄长强,被任命为该武器系统设计师
那段时间,黄长强不仅和时间赛跑,也在和身体抗争。去北京参加方案评审会时,上火车前,他已经发烧至摄氏39度多,上火车后,他又烧至40.2度。恰逢对面是一对中医夫妇,热心地为他进行了推拿治疗。烧退后,当得知黄长强是外出执行任务的军校教授时,他们感慨地说:“在你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人的坚强。”
凭着这股干劲,黄长强如期完成任务。实弹靶试那天,为亲自体验和掌握第一手数据,黄长强主动请缨登机“陪打”
湛蓝的天空,直升机加速、俯冲、刹车、拉起……一系列“极限运动”让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黄长强呕吐不止
百余发火箭弹喷涌而出。黄长强从舷窗望去,看到地面上足球场大小的目标区顷刻间被一片火海全部覆盖。成功了!此刻,他的眼中噙满泪水。目前,我军武装直升机上,都有黄长强团队研制的装备。也正因此,这位身着“空军蓝”的教授,已被有的陆航部队官兵称为“军械120”
给新型战机装上国产精确制导训练弹
2000年,黄长强教授在国外学习。一次,黄长强开玩笑和国外专家说他们的电视机落后,只有几个频道、高低频调换时还要换线。国外专家反唇相讥,说他们对这些小事不在乎,只要卖给中国一枚某新型战机训练弹,就能换得一火车皮电视机
那一刻,黄长强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但他又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外方卖给我们一枚某型训练弹数百万元,专用检测设备一千多万元,每架飞机百余万元的改装费;另有一种新型训练弹,多少钱都不卖
“机不能被弹憋死!”回国后,黄长强横下一条心,一定要让战机挂上属于中国自己的导弹训练弹
他立下誓言:做不成,我退出科研“江湖”!
“没有必要为了生产衣服而生产针,我们要学会站在无数巨人的肩膀上,攻坚克难!”技术总师黄长强的这句话,让团队的人看到了新的希望
黄长强遍访国内顶尖的科研单位,但一听说是研制引进导弹的训练弹,因为风险大、经费不足、技术难点多等原因,都纷纷望而却步
无数次的奔波,无数次的说服。黄长强的诚意感动了很多科研单位,同时,他提出的“强强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