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与他新教育实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永新与他新教育实验

朱永新与他的新教育实验 朱永新简介:朱永新,男,1958年8 月生,江苏大丰人,1988年4月参加民进,1976年5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教育改革发起人。负责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体育、新闻出版、地方志方面工作。 20 年来,他在美国、英国、日本和国内发表有关教育的论文 200 余篇,出版了多本论著。 著有《中华教育思想研究》、《困境与超越 -- 当代中国教育述评》、《心灵的轨迹 -- 中国本土心理学论稿》、《我的教育理想》等,主编《当代日本教育丛书》等 30 余种,并主持《新世纪教育文库》的编选与出版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200 余篇。曾多次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省级研究项目并多次获奖。 朱永新原苏州大学副校长,现任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政协中国常委。    在国内和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发表有关教育的论文、文章400余篇。著有《朱永新教育文集》、《中华教育思想研究》、《我的教育理想》、《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心灵的轨迹——中国本土心理学论稿》、《一次梦想的远征》、《回到教育原点》、《走近最理想的教育》、《新教育》、《我在政协这五年——一个民主党派成员见证的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等。   2009年被评为“回响中国——2009年度教育风云人物”,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2007年被评为第七届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中华十大财智人物,2006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2005年被评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候选人,2003年被《南风窗》评为“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 中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炮轰”中国现行教育的三大“病症”,其中之一就是“高中文理分科”,他认为:“文理分科降低了民族的整体素质。因为过早的文理分科以后,理科的学习不再学历史、学地理,不再和伟大的思想家对话,那么科学家的人文情怀就有问题,对中国问题、对人类问题、对民族文化的关系、环境污染问题等等就会很少关注。”   。 朱永新的“炮轰”可谓切中时弊,点出了当前中国学校教育的一个要害问题,即工具理性盛行,价值理性式微。在教育中,具体表现为只重视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是有效的,不重视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是有益的,只重视让他们知道“成本—收益”的计算,不重视让他们明白什么叫善恶美丑。打个比方吧:中国教育目前的做法,就相当于只重视把剑磨得锋利,至于这把剑将掌握在谁的手里,保卫谁,刺向谁,则不甚了了。一言以蔽之,就是中国教育忽视了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大学校长·办学理念·校训 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共同体 选自《教育蓝皮书·2006年:中国教育的转型与发展》 新教育实验,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近几年来,新教育实验因其强调教育者自身的行动反思,以及新教育共同体对社会公益的关注而倍受瞩目,形成国内著名的教育NGO。    新教育实验始于2000年朱永新教授出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书中提出了“理想教育”的基本思想,朱永新对现行教育的批判、反思及对行动的渴望引发了民间教育思想者的热情响应,通过网络,通过对话与碰撞,一种新教育思想逐渐成形。2002年6月,“新教育实验”的专门网站“教育在线”开通;2002年8月,实验于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启动,提出了核心理念、基本观点、基本原则,并规划设计了“六大行动”实验项目。 一 新教育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认为,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   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在素质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共识的同时,学生的童年和青春却是充满失败、没有美好梦想的,许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淳朴的情怀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首先针对的就是这些脱离人性摧残童心的畸形的教育而言的。    新教育在“幸福”后面加上“完整”二字,首先是指幸福的完整:教育既要满足学生相对低级的内在需要,如安全的需要与被爱的需要;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级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同时,这个完整还是受教育者“身、心、脑”的完整,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