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中右与左的象征_以_礼记_为例_吴凤玲
中国传统文化中右与左的象征
——— 以《礼记》为例
[文章编号] ( )
1001-5558 2011 03-0168-07
●吴凤玲
[摘要]《礼记》作为中国儒家文化的一部典籍,有多处关于左与右的论述,在相当程度
上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左与右的象征的重要载体,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左与右
的象征的意涵界定、源起流变和应用范围的重要基础。本文就试以《礼记》这部典籍为例,探
讨中国传统文化中左与右的各种象征表达方式。
[关键词] 左与右;象征人类学;文化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礼记》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左与右原本只是指示方位的方位词,左是指人面向南时靠东的一侧,右则是指靠西的一侧。左与右既
N 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并无孰优孰劣之分。然而,后来人们将一些相互对立的含义赋予这对词语,用它们来
o
r
t
h
隐喻这些含义,使之成为两元对立的象征表达方式。无论是西方文明还是东方文化,都有许多左与右的象征
w
e ①
表达,但在具体所指上则不尽相同。《礼记》 作为中国儒家文化的一部典籍,有多处关于左与右的论述,在相
s
t
e 当程度上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左与右的象征的重要载体,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左与右的象征的
r
n 意涵界定、源起流变和应用范围的重要基础。本文就试用文化象征研究的视角,以《礼记》这部典籍为例,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中左与右的各种象征表达方式。
J
o
u
r
n
a 一、 左与右的象征研究概况
l
o 法国社会学年鉴派的重要人物涂尔干的弟子———罗伯特·赫尔兹是最早对左与右的两元对立象征进行系统研
f
E 本文中《礼记》的引文和注释,出自杨天宇 《礼记》译注[ ](上、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① . M . 2004.
t
h
n
o
l 西北民族研究 年第 期(总第 期)
2011 3 70
o
g
y N. W. Journal of Ethnology ( )
2011.No.3 Total No.70
N.W.J.E
吴凤玲·中国传统文化中右与左的象征 ———以《礼记》为例
①
究的学者,写成了一部堪称象征人类学经典的文章《右手的优越》 。在该文中,他从他所熟悉的以基督教文
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出发,结合民族志记载中的原始文化的例子进行论证,认为视右手优越于左手,进而视
右侧高贵于左侧,褒右而贬左的做法,是一种普遍性的现象,它是原始人思维中固有的神圣和世俗的对立的
一个特例。右手乃至右侧之所以胜出,是由于右手在生理学上的些微优势使它在与左手较量中胜出,成为优
越和神圣的一方。不过,虽然正如赫尔兹所发现的那样,右手和右侧的优越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但是在世界范
围内依然不乏相反的例证存在。这也是令赫尔兹头疼的一件事。正像埃文思·普里查德在赫尔兹的著作《死亡
与右手》的英文版前言中提到的那样,由于赫尔兹急于在右手与左手和右与左的象征区分上套用他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