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园会》叙述视角探讨
《园会》叙述视角的探究 【摘要】凯瑟琳 曼斯菲尔德是20 世纪初英国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而《园会》是其较著名的一部短篇小说。本文将选择性全知视角和人物有限视角两个方面来解读《园会》,从而揭示叙述视角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意义和增强审美效果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园会》 选择性全知视角 人物有限视角
一
故事情节是小说的骨架,而叙述视角是组成故事情节重要的叙述技巧之一,因此小说质量的高低主要在于小说家采用何种叙述视角来构建故事情节。叙述视角指叙述时观察故事的角度。叙述者可以在叙事中表明身份, 也可以隐藏身份; 叙述者若出现在叙事行动中, 该叙事为同故事叙事(如很多第一人称叙事), 若没有出现在叙事行动中, 该叙事为异故事叙事(如很多第三人称叙事)(唐伟胜 3)。无论是在文字叙事还是在电影叙事或其他媒介的叙事中,同一个故事,若叙述时观察角度不同,会产生大相径庭的效果(申丹 88)。第一人称叙述能拉近读者与叙述者的距离,更容易使读者与叙述者产生共鸣。因为是以“我”来叙述,相对而言叙述面有些狭窄。而第三人称叙述虽拉开了读者与叙述者的距离,但第三人称叙述则可以让读者更全面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第三人称叙述都有所描写,扩宽读者的知识面。在《小说技巧》一书中,卢伯克说“小说技巧上错综复杂的问题, 全在于受视角的支配, 即作者同故事之间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小说复杂的表达方法归根结底就是视点问题。因而视角的选择在构思小说时是不可忽略的叙述技巧, 有时甚至成为小说魅力的关键所在。《园会》自1922年出版以来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采用了最佳的叙述视角。通过描写劳拉在举办园会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使她对人生产生了思考,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园会》主要采用的是第三人称有限视角。“有限”二字包含着两种不同的“限知视角”:其一,全知叙述者“选择”仅仅透露主人公的内心,对其他人物只是“外察”,所谓“限知”,是叙述者选择性的限制自己的“内省”范围,这种模式可称为“选择性全知”。其二,全知叙述者用人物的意识替代自己的意识来聚焦,人物的感知本身来构成叙述“视角”,所谓“限知”,是人物自己的视野有限,这种模式可称之为“人物有限视角”。(申丹 163)在《园会》中全知叙述者的“内省”范围基本局限于劳拉,对故事中的其他人物只是“外察”,因此属于“选择性全知”。在叙述过程中,叙述者又常常换用主人公劳拉的有限视角,让读者直接通过她的观察来感知故事情节,从而就出现了这两种“限知”视角的交互作用,全知叙述者和故事主人公交替充当“观察之眼”。这种视角的运用有利于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意义和塑造人物形象
二
以作者作为叙述者意味着叙述者不参与小说的事件中去,即所谓的“外视角”。在“外视角”中,选择性全知视角是指全知叙述者选择限知自己的观察范围,往往仅揭示一位主要人物的内心活动(申丹 95)。在《园会》中,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主要揭示了主人公劳拉的内心活动,而对于小说中其他人物如谢尔登太太,哥哥劳里、妹妹乔斯以及父亲等,作者仅仅描写他们外在的行为并没有透视他们的内心活动
当劳拉手里拿着抹着黄油的面包遇见花园里工作的工人时,作者对劳拉的心理描述为“劳拉多希望自己没拿黄油面包,但是现在没地儿放它,她又不可能把它给扔了。在走向他们的时候她尴尬地脸红了,并且试图让自己显得很严肃甚至有点儿跟近视眼儿似的。”
作者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准确表达了当时劳拉羞愧尴尬的内心:手里拿着面包显得自己太随意、没有教养和在家里的权威性了。因为母亲之前说过:“我打算今年把一切都放手给你们孩子做”。而且对劳拉母亲的期待也很高,“看来只有你去了,劳拉,你是个有艺术天赋的人。”此刻劳拉想挽回她的形象,因此尝试“让自己显得很严肃”。但这种行为好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劳拉“有点儿跟近视眼儿似的”。从作者对劳拉内心想法的描写,读者仿佛看见了一个天真可爱又有点可笑的小女孩。这一描写塑造了劳拉的人物形象。除此之外作者还描述了劳拉其他可笑幼稚的行为。因为谢尔登太太操持着家里的大小事件,所以劳拉也想像母亲一样能干。进而出现了劳拉和工人打招呼时努力模仿母亲声音的画面。因为她年纪不大,可以说一直生活在家庭的庇佑之下,思想简单,想法单纯,她认为只要声音和母亲差不多,工人就不会小看自己。但结果是“听起来非常做作,连她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而且还结结巴巴像个小女孩儿。”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小女孩,模仿大人的声音自然做作。其实在读者看来这是个愚蠢可笑的行为,人的成熟绝非声音、说话语气的成熟,而是内心的成熟。而恰恰就是这可笑的行为则暗示了劳拉将来肯定会有心里的成长,也为后来的故事情节埋下伏笔
作为一个全知叙述者,在《园会》中对于车夫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