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菌的营养繁殖
大肠杆菌: 产气杆菌: V.P.试验阳性 甲基红试验阴性 V.P.试验阴性 甲基红试验阳性 Voges-Proskauer 试验产气杆菌 柠檬酸盐利用实验: 1. 以柠檬酸盐为唯一碳源; 2. 溴麝香草酚蓝 吲哚实验: 1.色氨酸酶; 2.柯氏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 溶于戊醇 IMViC试验-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定 细菌 I M V C 大肠杆菌 + + - - 产气杆菌 - - + + (二) 合成性代谢产物 1、热源质(pyrogen)—能引起机体发热的物质 2、毒素—内毒素、外毒素。 3、细菌素—抑制或杀死近缘细菌的物质(蛋白质),作用于细胞膜,核糖体等。 4、色素—水溶性,脂溶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5、抗生素 多粘菌素、短杆菌肽 6、维生素,酶等。 第五节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一、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人体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分布着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它们与人体之间通过长期共存,已经建立起一种相互有利的平衡关系。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等 皮肤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人 体 内 正 常 菌 群 的 分 布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条件致病菌 致病条件 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会对人体产生致病性,成为条件致病菌。 1、寄居部位的改变 2、免疫功能低下 3、菌群失调 服用活的微生物制剂来治疗由于正常菌群失调而导致的疾病,这类活微生物制剂又称微生态制剂。 例如,含蜡状芽孢杆菌的“促菌生”, 含地衣芽孢杆菌的“整肠生” , “丽珠肠乐”(双歧杆菌活菌制剂) “双歧三联活菌制剂”(粪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 “昂立一号”(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 微生态制剂一般用于恢复肠道内的正常生态 环境,若肠道功能正常,一般不需要服用! 毒力 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与侵袭力和毒素有关 半数致死量(LD50) 半数感染量 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的感染途径, 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 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1.侵袭力 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 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物质基础 荚 膜:抗吞噬和阻挠杀菌物质的作用 粘附素:粘附于粘膜上皮细胞上,避免被清除 侵袭性物质:有利细菌侵入上皮细胞 有利细菌在组织中扩散 2.毒素 细菌产生的毒性物质 内毒素: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 外毒素:多数为革兰阳性菌产生的毒性物质,常由细菌合成后分泌至细胞外。 类毒素(toxoid): 外毒素 经 0.3-0.4%甲醛处理,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保持抗原性,这种经处理的外毒素为类毒素。 抗毒素(antitoxin):用类毒素注射动物(如马),动物血清中可获得外毒素的抗体,称为抗毒素(治疗用)。 外毒素 内毒素 细菌来源 G+细菌和部分G-细菌分泌到胞外 G-细菌细胞壁成分,菌体自溶或裂解时释放 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 热稳定性 60~80℃、30分钟被破坏 耐热性强,250℃、30分钟被破坏 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抗体) 弱,刺激机体产生抗菌性抗体 类毒素 0.4%甲醛处理可除去毒性制备类毒素 不能制备类毒素 毒性 强,具组织特异性,引起特殊病变,不引起机体发热 弱,无具组织特异性,病理作用大致相同,引起机体发热 编码基因 常为质粒 细菌染色体 细菌入侵的数量 与细菌的毒力成反比 毒力越强,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越小 毒力越弱,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越大 细菌入侵的途径 各种致病菌有其特定的侵入部位 与致病菌需要特定的生长繁殖微环境有关 思考题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哪些? 培养基的制备原则与分类。 细菌的人工培养方法、不同物理状态培养基下细菌的生长特征.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分为几个阶段、有何特点对实际生产有何指导意义? 什么是纯培养?获得纯培养的方法。 细菌致病性的决定因素,外毒素和内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科大研究生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课件04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技巧篇.pptx VIP
- 2025年消防宣传月总结模版(6篇).doc VIP
- 答案-22年四川农业大学《工程水文学(实践)作业.doc VIP
- 实施指南《GB_T2659.2-2022世界各国和地区及其行政区划名称代码第2部分:行政区划代码》实施指南.docx VIP
- 5G 组网方式(NSA和SA)和NSA信令流程介绍.pdf VIP
- 3.1《手电筒的秘密》课件三年级上册科学人教版.pptx VIP
- 医疗废物管理与医疗废物管理条例.pptx VIP
- 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芯片XCZU21DR-2FFVD1156I中文规格书.pdf VIP
- 荆林小学一年级手工社团活动计划.doc VIP
- 中科大研究生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课件03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篇.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