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有所为 老有乐乐 有老所养
贺炎根,男,汉族,76岁(1936年2月26日古历),中师文化,小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1957年6月参加工作,1997年6月退休,教龄40年。
(一)忆当年
——奉献中,人生价值得到升华
一、勇挑重担
1957年6月,从桃源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常德市参加工作。
报到时,市教育局李实局长问我愿到哪里工作,我说:“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李局长说:“到郊区去可以吗?”我说:“可以。”
我被分配到离市区最远的郊区(先坐船10几里水路,再步行10几里)——苏家渡完小,到学校报到那天,还闹了个大笑话,我独自一人挑着一只篾箱和铺盖行李,走到苏家渡街上时,后面跟着一群小孩,蹦蹦跳跳跟着喊着:“放电影的来了,放电影的来了。”看场电影竟是那么稀罕,可见苏家渡的偏僻。
后来了解到:苏家渡完小是解放前,利用蔡家祠堂办的一所初级小学,1953年船到大地主郑庭杰的四合院老宅,扩招为完小,学生主要是德山乡民建大队,五一大队的农民子女,及苏家渡街上的居民子女,还有部分是常德县(枫树岗、石门桥、七星庵、黑鱼垱)的农民子女。
第二天,肖文和校长与我谈话时说:“欢迎你来我们学校工作,你的工作安排我们研究了一下,担任新招生的五年级高15班班主任,教该班语文;兼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高15班中队辅导员。兼学校共青团支部书记,把团的工作抓起来;兼教导处教导干事,协助教导主任做些工作。你有什么意见?”
当时我决心不辜负党的殷切期望,把党培养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毫不保留的献郊区人民。
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工作做好。还自觉给自己加担子,厨房里冻海春师付五十多岁了,挑水(没有自来水)很吃力,我就跟陈师付讲:“陈伯,我年轻,今后我帮你挑水。”以后每天晚餐后我挑着一担大水桶(一担水足有120多斤),翻过河堤往返约走千来米地挑四担水,装满一大缸,保证第二天的用水。陈师付感激我,老师们夸讲我,苏家渡街上的居民用敬佩的眼光看着我,人虽累点,心里可甜丝丝的。
白天忙忙碌碌一天,根本没时间备课,批改作业。这些工作都得晚上加班加点完成,学校不通电,每个老师每月发一斤煤油包干到底。每天晚上我都要忙到十一、二点,有时要忙到转钟,一个月一斤煤油我根本不够用,自己必须至少要贴一斤到一斤半油钱,才能完成该完成的工作,我从不向校长诉苦。
一年试用期的工资为29.5元/月(小教九级),一年试用期满后转正,工资一般定为33元/月(小教八级),校长找我谈话时,充分肯定了我的工作成绩和表现。并告诉我:“市教育局领导根据你一年的工作表现和业绩,批准你的工资定为小教六级(42元/月)。(小教七级为37元/月),你有什么意见?”连跳三级,真是喜出望外,我能有什么意见,感激还来不及,忙说:“没意见,没意见。”
同时,当年我被为评出席市的先进工作者,(德山三所小学:德山街完小、莲花池完小、苏家渡完小)只有一个指标,一同分配到常德市的还有三位同学,他们看我第一年就被评为出席市的先进工作者,非常羡慕。
二、关爱学生
五十年代的农村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也是很差的。下雨天,戴个斗笠,一双赤脚上学的学生很普遍。我是冬天下雪,还有个别学生赤脚上学,我看见了,非常心痛(我的童年是苦难的,也是穷人家的孩子),总是打盆热水给他们洗脚,穿双我的大鞋去教室上课。有的学生中午不吃中餐,我想:学生早餐早,晚餐晚,中午不吃饭,肯定饿。而且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经常饥一餐饱一餐的对身体不好。有时,我就从食堂端二两饭给他们吃(其实,我的口粮,每月也只有27斤,免强够吃),有的学生有时有点头痛发热的,我就亲自带他们到民建大队卫生室找赤脚医生看看,我出点钱买点药回校吃,吃药后到我床上躺一躺,好些了放学自己回家,病情重一点的,放学了,我亲自送他回家。
有个小女生,叫谷美珍的同学,她患中耳炎,天天要打针,他又特别怕打针,必须家长陪着才肯打针,农村活忙,天天要出工,不出工就没有工分,该人陪,我知道这个情况后,就同家长商量,由我每天陪谷美珍同学打针,开始,家长怕麻烦我,坚持要谷美珍自己去医务室打针,家长走后,谷美珍同学不肯打针,我只好陪她去打针,每天就利用我的空堂陪她去打针,这样坚持半个月,自至病好为止。
我几十年的教育生涯,把青春年华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所有的爱,倾注在每个学生身上,这些心灵上生活上的小小的关爱,家长十分感激,有的家长要学生带两个鸡蛋送给老师。吃了中餐的抓两把米,抓点干萝卜什么的,送给老师,表示感激,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对老师的恩情更是刻骨铭心。1967年文化大革命,我是被揪出来的走资派,经常挨批斗,高15班一个叫陈诗喜的学生,是衡阳一个工厂的工人,回家(德山五一大队十生产队)探亲,一天,他特地到学校来看望我。一个人落验证时,有人来看望一下,内心是多么感激啊。但我还是说:“谢谢你,你莫来,我是一个挨批斗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