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之古今词义异同.pptVIP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词义由重变轻,即古义重今义轻 ①怨:古义指痛恨。《史记·淮阴侯列传》:“秦父兄怨此三人,入于骨髓。”《史记·袁盎列传》:“梁王由是怨盎,曾使人刺盎。”《史记·秦本纪》:“缪公怨此三人,痛入骨髓。”后指埋怨,《陌上桑》:“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②购:古义指重金购求、悬赏。《说文·贝部》:“购,以财有所求也。”《史记·项羽本纪》:“吾闻汉购吾头千金,邑万户。”今义指一般的购买。《清史稿·兵志》:“请令两广督臣续购大小洋炮。” 另外“感激”一词意义也是由重变轻。 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上几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又不是孤立的,一个词意义的变化往往贯穿着几个方面。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古今为一对相对的意义或时间概念。 第二章 词汇 第一节 古今词义异同 语言是发展的,在语音、语法、词汇的语言三要素中,词汇是最为活跃,变化尤为突出。 脸 (宋)晏殊〈破阵子〉:“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目下颊上搽胭脂的地方。还有红脸、桃脸。南唐 李煜〈紫骝马〉:“红脸桃花色” 五代(后蜀) 顾夐(xiong4)〈虞美人〉:“香檀细画侵桃脸,罗袂轻轻敛”(敛袂,整理衣袖,行礼拜揖的准备工作) 毙 《左传·哀公二年》“郑人击(赵)简子中肩,毙于车中。”倒下。多行不义必自毙(垮台) 亲戚《大戴礼记 曾子疾病篇》:“亲戚既没,虽欲孝,谁孝?”父母。(戴德的85篇称为《大戴礼记》,把戴圣的49篇称为《小戴礼记》) 一、古今词义(词汇)的传承与存废 1、古用今废词 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去了交际作用、随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如: 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zhu4),出生五个月的小羊。尔雅˙释畜:“未成羊,羜。”郭璞注:“俗呼五月羔为羜。”诗经˙小雅˙伐木:“既有肥羜,以速诸父。”;羳(fan2),黄肚羊;犙(san1),三岁牛;牭,四岁牛。 古代官职等级:君、臣、仆、吏、奴、婢、大夫、尚书、丞相。 古祭祀名:禅,祭天;社,祭地。尔雅释天:春祭曰祠,夏祭言礿(yue4),秋祭曰尝,冬祭曰蒸 一、古今词义(词汇)的传承与存废 2、古今义同词 多为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个别词义所指仍有细微差别。如: 坐,古今坐的方法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变化。 雷,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一、古今词义(词汇)的传承与存废 3、古今异义词 (1)完全不同词 在阅读文献时一定要注意。 绸、该 抢:《战国策·秦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两处的“抢”皆“碰、撞”之义。 行李:古指外交使节,指人不指物。《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指出行时携带的东西,指物不指人。 一、古今词义(词汇)的传承与存废 3、古今异义词 (2)同中有异 古今意义之间存在细微差别。 给:古常用义为供给。《战国策·齐策》:“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今常用义为给。 勤:古常用义为辛劳、辛苦,与“逸”相对。《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今常用义为勤劳、勤快。 劝:古常用义为鼓励、劝勉,《国语·越语》:“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今义为劝说。 访:古义为询问、咨询。《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访诸蹇叔。”今义为探访、访问。 二、古今词义的差异 古今词义在各方面都表现着差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词义范围、词义感情色彩、词义程度轻重等。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一)词义范围不同 词义范围主要指词义的外延而言,我们以圆圈表示词的古义和今义,可以形成以下几种关系: 1、词义范围扩大(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 ①菜:古义专指蔬菜,《说文·艹部》:“菜草之可食者。”《礼记·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注:“菜,谓芹藻之属。”到了宋代,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记载:仇泰然对一幕僚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为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这里“菜”与“肉”分别画然。到了吴敬梓《儒林外史》时,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副食了。如该书第四十二回:“都是些燕窝、鸭子、鸡、鱼……那菜一碗一碗的端上来。”这里的“菜”显然指前面的“鸭子、鸡、鱼”等。? ②睡 ③粮:古义指外出时随身携带的(供旅行者吃的)干粮。《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注:“居家为食,行道曰粮。”后来泛指各种粮食。《后汉书·和帝纪》:“诏贷被灾诸郡民种粮。” 能做种粮的“粮”显然不是指“干粮”。现在所说的“粮”也是干湿生熟均可。 ④皮:古专指兽皮。今泛指多种事物的表面部分以及皮一样的东西。成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