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佛教传播过程中佛经插图变化.
中国古代佛教传播过程中佛经插图变化 摘要:
作为古代中国最为有影响力的宗教,佛教从传入中国伊始就不断的演进。在传播过程中佛教徒充分利用书籍为传播媒介,巧妙的借助版画插图方式来推广佛教在中国古代民间的传承。从汉唐时期的手绘佛经插图到宋元时期的版画佛经插图,再到明清之际的铜版画技术的被运用,佛经插图一直伴随着佛教的传播不断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佛教;传播;佛经插图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2016.12.034
书籍中应用插图,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就已出现。伴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典籍中的插图技术也日趋成熟。“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作为中国书籍的初期形式,其文字都还保留有相当浓郁的图画气息。”从考古实物我们可以知道,战国时期开始,插图就已经出现在以帛作为原料的简牍上。发展到汉代,帛书上的插图进一步发展并开始呈现现代书籍插图的一些特点。1942年在长沙战国楚墓中曾出土有一件帛书,四周有用青、红、绛三种颜色绘制的神像,并附带有200多个字的解释性文字。两汉之际,佛教由南亚开始传入中国,为更好的在民间传播,较为空洞的经文与感官的神像逐渐的走到了一起,插图技术开始被广泛运用,我国最早意义上的版画即是从刻印佛像开始的
1汉唐时期巧妙的佛经与神像结合
“宗教的传播需要一定的土壤和气候,而被传播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背景则是决定性的因素。”为求得生存,初期的佛教采取了依附于统治者和依附于黄、老、道教的策略。佛教的早期传教不仅重视对知识分子的渗透,也积极笼络下层的广大劳苦大众,作为重要思想载体的佛经自然得到极力的宣传,此时的佛教经书逐渐发展出经文与佛像相结合的复合形态以期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积极宣扬的教义“生死轮回”善恶定数观因符合统治阶级意愿得到了统治阶级的支持,使得佛教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李唐时期一度达到鼎盛。佛学义理此时期的蓬勃发展也促成了大乘各宗派纷纷建立,一时间山山有宝刹,处处现灵光。无数僧侣以及善男信女还以积极地抄写佛经、绘制佛像作为对佛的一种功德,并以散播数量多少作为其虔诚程度的标尺。据《僧园逸录》载:“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
“从书籍产生开始,书籍插图也得以迅速发展,它与书籍都同样重要。书籍插图既是插图的一种形式,也是插图中最为常见的。它是插图绘画者通过对书籍中文字内容的深刻理解,并结合自身艺术素养,加入自己内心情感,用绘画艺术展示出来新的视觉传达媒介。”
“宗教传播既是宗教生命力的表征,也是其救世精神的要求。”在雕版印刷技术发明之前,僧徒以及善男信女们通过手抄经典书刊、手绘神像作为佛教传播的最主要形式。这类手抄本的佛经,通常也附带有彩绘佛像插图,多采用卷首插图的形式。唐时期西域佛教壁画即是如此,“摩尼教美术发达,这主要是因为摩尼教注重用绘画传教。大至壁画,小到插图,都用来向没有文化的广大民众宣传教义。”五代时期雕印的《大慈大悲救苦救世观世音菩萨像》和《大圣毗沙门天王像》也都是在页面上刻图像,页底雕有题记
2宋元时期版画插图佛经的盛行
宋至元的四百年间,是中国雕版印刷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也是版刻插图技艺得到长足发展的时期。结束五代十国纷乱局面,宋朝统治者有意识推行“兴文教、抑武事”的政策。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渐趋繁荣的经济形势,使得北宋文化事业得到很大发展,此时的佛教、道教也由于统治者的推崇而十分兴盛。从现存的宋代插图本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宗教宣传品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大并且样式多样。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刊印的《启运慈悲道场忏法一心归命三世诸佛》,采用梵荚装的形式,页面上方雕绘有盘坐在莲花宝座上的佛像,旁边还有花卉纹装饰,显得很是庄重而大方。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王文沼雕印的《大随求陀罗尼轮曼陀罗》,四边镶有花框,花框内侧左右各雕一竖行汉字经文。两边下角雕手执法器的八臂菩萨端坐于下有神士举托的莲花座之上,四周还有梵文佛经。整个图案上绘满了各种佛教吉祥图案,画面构图俨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布局合理均匀。元代统治者在战争时期就注意保护工匠,为雕版印刷事业保留了人才。完成统一之后,在着手恢复经济的同时,鼓励民间兴办书院,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也促进了插图技术的发展。弘法寺所刻官版《弘法藏》、杭州所刻的西夏文《河西字大藏》及杭州南山大普宁寺所刻私版《普宁藏》是元代佛教经典插图本。元大德九年(1305年)耶律楚材等编的《玄风庆会图》人物众多,背景复杂,却能处理的简洁明快,主旨突出,是北方风格的成功之作
连续性插图的出现,是书籍插图史上的一个重大发展。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临安府私人刻印的《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共绘有五十四幅图,一幅为佛国禅师图,其余都为善财童子图。图画下方记载的是善财童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