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法医人类学幻灯(第二章).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医人类学幻灯(第二章)

四、肱骨的测量方法 1. 肱骨最大长(maximum length of the humerus)肱骨头最高点至滑车最低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用测骨盘测量。 2. 肱骨全长(total length of humerus) 肱骨头最上点至小头最下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用测量盘测量。 3. 肱骨上端宽(breadth of the proximal epiphysis of the humerus) 肱骨头关节面最内侧点至大结节最外侧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用测量盘测量。 4. 肱骨下端宽(breadth of the distal epiphysis of the humerus)肱骨外上髁最向外突点至内上髁最内突点的直线距离。用测骨盘测量。 5. 肱骨干中部周长(circumference of the diaphysis of the humerus at middle) 肱骨骨干中部的周长,用卷尺测量。 6. 肱骨头周长(circumference of tlmhead of the humerus) 肱骨头软骨缘的周长。用卷尺测量。 五、桡骨的测量方法 1. 桡骨最大长(maximum length of the radius) 桡骨小头最高点至茎突尖的直线距离。用测量盘测量。 2.桡骨生理长(功能长)(physiological length of the ra dius)桡骨小头关节面最凹点至桡骨下端关节面最凹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用弯脚规测量。 3. 桡骨干最小周长(least circumference of the distal half of the radius) 桡骨干中点下方最细处的周长。用卷尺测量。 * * 三、骨骼的发生和发育:骨的发生也叫骨化,有二种形式: 第二章 人体骨骼测量仪与骨骼测量 第一节 人体骨骼的基本知识 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一、骨的种类: 按骨骼的部位分为: 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按骨骼形态分为: 由骨质、骨髓和骨膜三部分组成。骨质由骨松质和骨密质组成。 二、骨骼的基本组成: 8.骺板软骨骨化,骨骺愈合,骨骼停止加长。 扁骨等少数骨骼是由该方式形成的。 (一)膜内成骨: (二)软骨内成骨:多数骨骼由该方式形成。 以长骨为例,其形成过程如下: 1.形成软骨雏形; 2.骨领出现; 3.软骨内骨化中心(初级骨化中心)出现; 4.软骨端化骨(次级骨化中心出现); 5.骨髓腔的形成; 6.骨干增粗:以膜内成骨的方式增粗; 7.骨干加长:骺软骨板不断生长,使长骨不断加长; (三)骨化中心: 初级骨化中心:在以软骨内成骨方式形成骨骼的过程中,最先形成骨质的软骨区称为初级骨化中心。 次级骨化中心:胎儿出生后,在长骨两端的软骨内出现的新的骨化中心称为次级骨化中心。次级骨化中心形成长骨的骨骺。 (四)骨的生长速度及其与身体各部的比例关系: 新生儿其骨骼约占体重的18%,该比例一直维持到成年期。从出生到成年,骨骼重量约增加20倍。 颅骨在出生时所占的比例很大,6岁时已达成年人的90%。但面颅在出生时所占的比例很小。 下颌骨在12-20岁期间生长显著。 (五)影响骨骼生长的因素: 遗传、激素等。性激素对骨骼的影响较大。 种族、地区、社会因素等,如自然环境、生活习惯、居住条件、医药卫生、营养状态等。 内因: 外因: 骨骼的形态及组织结构: 第二节 人体骨骼测量仪 人体骨骼测量仪的标准是国际统一的,测量仪的种类和规格也是统一的。 第三节 骨骼测量 骨骼的测量指标也是国际统一的。在测量颅骨的各种角度时要求将颅骨定位于法兰克福平面。 法兰克福平面:由两侧外耳门上缘点和左侧眶下缘点组成的平面称作为法兰克福平面,也叫眼耳平面。该平面可用摩里逊定颅器确定,也可用立方定颅器确定。 该平面与人体在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时头部所处的位置一致。 一、颅骨的主要测点和测量指标: 1. 眉间点(glabella,g)颅骨处于耳眼平面位置时,额骨左右两眉弓之间正中矢状面上最前突的一点。如额骨眉间区十分平坦,无法确定最突出点时,可藉两侧眉弓内侧端的趋势,在正中矢状面上确定此点。 2. 眉间上点(ophryoiu on)两侧额骨颞嵴相距最近处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相交之点。在眉间点的上方。 3. 前囱点(bregma,b)矢状缝与冠状缝的交点。如遇骨缝扭曲或前囱区有缝间骨出现难以正常确定前囱点,则以二缝主轴延长线上的交点,定为前囱点。 4.颅顶点(vertex,v)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