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窥探艺术作品中死亡意象
窥探艺术作品中的死亡意象 摘要:古往今来的艺术作品大多为现实生活所服务,艺术作品作为表现美的一种形式,死亡也是其表现的重要内容,艺术作品中的死亡大抵分为两类:具象的死亡和抽象的死亡
关键词:直接;间接;艺术美
“生”与“死”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生”之喜悦,“死”之悲痛。从古至今的艺术作品中,通过一些含蓄而带有象征意义的手法去表现“死亡”这种带有强烈消极意义的话题,弱化“死亡”的负面意义,使其上升到更高层次
1艺术作品中,死亡的直接表达
所谓死亡的直接表达,就是通过直观的方式,把死亡真实原本地展现出来,还原一切美化死亡的本身,给观者最为直接的感受,牵动观者的内心
莫奈的画作《已去世的卡米耶在床上》就是对“死亡”的直接表达,已经离世的画家妻子,双手合十地躺在床上,了无生机,紧闭的双眼和发青的皮肤向世人宣告,这已经是一具没有生命的躯体,画面整体基调悲凉,青灰的色调恰似生命的凋零,色彩不似莫奈从前作品中的丰富而浪漫,转而变得灰冷,死亡般的衰败笼罩全画,死亡降临时的强烈孤独感和无助感在画家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画家面对妻子的死亡,选择通过画笔留下她最后的遗容。画面与心绪一样黯淡无光,如同生命的完结,流星陨落,其逝也悲。死亡所带来的恐惧和战栗在丧妻之痛面前荡然无存,只有画家对妻子的一片深情和生命逝去时的无奈。如果说《已去世的卡米耶在床上》表达的是一种面对相濡以沫之人离世的哀思,那么《马拉之死》则是一曲悲壮的悼歌,更多的是扼腕叹息。死去的革命家躺靠在浴缸中,右手臂无力垂落,胸口血流不止,血水染红了整个浴缸,凶手的匕首掉落在地,这是一场有预谋的谋杀,画面右侧空旷而阴冷,光束打在已死去的马拉躯体上,这一刻,灵魂似乎得到上帝感召,即将升入天堂。《马拉之死》让人不禁想起宗教人物画,革命家的坠落就如同救世主的死亡一般,里程碑式的人物死去,唤起的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悲痛和正义,死亡上升到家国层面,悲壮而又决绝
2艺术作品中,死亡的间接表达
中国的绘画作品从人世的风俗画到有着出世意味的山水文人画,对于死亡,中国人有着不一样的表达方式,那种植根于文人深处“未知生,焉知死”的思想让画家在表达死亡主题时给人以模糊的淡漠之感,不点破却又叫人反复咀嚼,深刻寄寓于神秘之中。南宋风俗画代表人物李嵩的画作《骷髅幻戏图》,画中一哺乳妇人如操纵木偶一般操纵着一具大骷髅人,大骷髅身着男式衣物,手中牵着一个小骷髅,年幼的小孩被骷髅所吸引伸手向骷髅人爬去,小孩的母亲伸出双手作呵护状保护着年幼的孩童,整幅画显得诡异而又魅惑。骷髅作为一种特殊符号,在中国往往象征着邪恶和恐惧,与现在社会普遍大众的对于骷髅“不吉利”的解释不同,在古代,骷髅还带有宗教祭祀色彩,骷髅崇拜也来源已久,对于死亡的敬畏和对于未知死亡的想象,是骷髅崇拜一度流行的重要原因。反观李嵩画作,整幅画面意义不明确,使得这幅画笼罩着一股邪魅之气。抛开一切复杂解说,骷髅本就是死去之人,这样一种强烈的死亡符号,在画中出现,本身就是死亡的另一重化身,画面出现的三对关系中,都是一大一小关系,哺乳妇人和怀中婴孩,大小骷髅以及匍匐婴孩和身穿对襟棉袄的妇人,骷髅似乎代表着来自地狱的引诱者,又似乎是哺乳妇人死去的夫君和孩子。操纵骷髅的妇人借以有趣的傀儡戏吸引懵懂无知的婴孩,死亡在婴孩眼里并不可怕,骷髅只是有趣的木偶,这种超脱现实之外的荒诞,正是这幅画的神秘之处
日本画家歌川国芳的画作《相马的旧王城》和《骷髅幻戏图》相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画中人物都牵制着骷髅,并且与除此之外的人物都呈对立状态。不同的是,在这幅画中,骷髅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激烈而又充满着舞台张力,如果说前者是静止的,那么后者则是激烈躁动的。操控着骷髅的平将门遗孤泷夜叉姬与源赖信家的老大宅光国进行激烈厮杀,日本传统浮世绘的画法描绘了一场恶战,破帘而入的巨大骷髅从视觉上给人以压迫感和震撼力,骷髅此时变身为夺人性命的怪物,泷液叉姬借骷髅置敌人于死地。死亡变成正义的代表,绚丽色彩使得整幅画面具有一种奇幻的暴力美
这两幅画都没有正面描绘死亡,却都通过死亡的符号来传递,给艺术作品增添了几分魔幻元素,生与死的奇妙差异性正是造成这种魔幻性的根本,亦真亦假,亦虚亦实。在这里,死亡符号没有破坏画面完整性,而是成为点睛之笔一样的存在
3“死亡”本身即艺术,“死亡”的艺术美
“死亡”之所以令人畏惧,是因为它的未知性,佛教的“无我”之说以及各种宗教传说给死亡蒙上了神圣面纱,人们不约而同地去相信世界上的生死乃是世间轮回,死亡被赋予各种寓意,抽象的概念被具体化。阿鼻地狱――死去之人灵魂所到之地,在古代中国,地狱带给人的是强烈的死亡暗示,宗教卷轴画唐卡中就有把“地狱”作为艺术元素,围绕其进行创作,恐怖的地狱世界,狰狞的牛鬼蛇神,死亡上升到了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