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流变浅析.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词流变浅析

探索与争鸣 理论月刊2009 年第1 期 宋词流变浅析 廖 馨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词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因突破“诗言志”的传统成为中国诗歌史上唯一能与唐诗相分庭抗礼的独 立文体。 然而由于时代变迁,词受传统文化的大量辐射,“词缘情”、“以俗为美”、“音乐性”三个特征异化,导致宋 词巅峰地位动摇,开始走向衰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承上启下的文体。 关键词:宋词; 词缘情; 以俗为美; 音乐性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I207.23 A 1004-0544 2009 01-0132-03 经两宋发展, 宋词成为唯一能与唐诗相媲美的文体, 的悲哀。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 在文学史上有着无与伦比的巅峰地位。 但不能忽视北宋以 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踏莎行》)在伤春的情 后,随着社会危机的加剧和都市经济的繁荣,中国文化的传 绪中, 存在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深切的感叹和惋惜。 凭高望 统格局发生裂变,以娱乐民众为目的的小说、戏曲勃然兴 远,四顾苍茫,虽有孤独寂寞之感而又不断寻觅,用极幽微 起,“言志”、“载道”为宗旨的正统文学萎缩,宋词也开始萎 的情思的抒写出一份深挚高远的追求向往的心意。 缩。 词从“词缘情”向“词言志”,从“ 以俗为美” 向“ 以雅为 苏轼在内容上进行拓展,将个人情感与理想并置于词 美”,从“音乐性”向“文学性”三层次异化后,词失去其原始 中,词开始脱离歌筵酒席之艳曲的性质,步入“言志”的大 动力,欣赏主体和本质美感,致使其独树一帜之特色风格消 道。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神子·密州 亡殆尽,随着时代变迁从高峰滑落,如流星般陨落只留下一 出猎》)希望驰骋疆场、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有笔头千字, 段优美的弧线。 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苏轼《沁园春·密州早行 马上寄子由》)期盼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和精神风貌。“回首 一、 从“词缘情”到“词言志” 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不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系于城市商业文化的 为声名所累的遗世独立的文化品格的期许,“人生如梦,一 兴起和市民风气的使然,表现市民趣味的词应运而生。词作 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安贫乐道、淡泊坦 为歌筵酒席间伴随着乐曲而成长的新文体突破了我国文 然、超然脱俗的人生哲学都坚持以中和为美,达意不废含 学历来强调的“诗言志”的传统和“文以载道”的原则,成为 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怒而不怨的诗教传统。苏轼将词引 与“诗言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发乎情,止乎礼义”截 入“言志”大道,但并未得到广泛认同,在文人中并未普遍采 然不同的文体。 用这种创作方式,其后的秦观仍旧坚持抒发个人情愫。 词产生之初是以娱宾佐欢为目的而进行创作和选编 “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听风雨江山外有不得己者,此 的曲子,当时持酒听歌、浅斟低唱为士大夫司空见惯的消遣 词心也。 而能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也。 ”(况周颐《蕙风词 方式和交际方式。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塑”,在娱乐中词 话》) “他人之词,词才也。 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 人率性而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